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5508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高中语文 第 3 专题琵琶行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 4【学习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初歩解读,发现并把握主题。2通过对诗歌第二自然段的研读,透过音乐看人生,从而更好地领略诗歌艺术的魅力。赏语言的形象美。【教材助读】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

2、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 、 “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 、 长恨歌 。他 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 ,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写作背景相关材料: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

3、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 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 ,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关于歌、行、引。琵琶行 (原作琵琶引 ) 、 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4、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 ,可多次换韵。 预习反馈:一、给加点字注音。铮( ) 悯然( ) 转徙( ) 浔阳( ) 枫叶( ) 瑟( ) 声声思 ( ) 捻( ) 霓裳( ) 秋月白( ) 衣裳( ) 红绡( ) 钿头银蓖( ) 谪居( ) 整顿衣裳( ) 还独倾( ) 间关( )二、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明 年秋 委身为 贾人妇 曲罢悯然 今漂沦憔悴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恬然自安 因为长句 暮去朝来颜色故 曲终收拨当心画A B C D最新学习考试资

5、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课堂探究】学生活动 握主题(小组内交流)(1)诗中的主人公是谁?当时在场的还有其他人,为什么偏是他们两个?(书中原句回答)(琵琶女和诗人;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 )(2)为什么说 他们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背景一个“本是京城女”一是“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才学一是“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名艺人,一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出类拔萃;境遇一是“老大嫁作商人妇” ,一是“谪居卧病浔阳城” ,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都有满腹的“幽愁暗恨” 。 )学生活动 2合作探究音乐能传递人的心声,人生如歌,我们是否能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

6、感的轨迹呢?(学生朗读后再探究)明确: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低沉抑郁清脆圆润沉咽冷涩高亢激越琵琶女情感:忧思欢愉伤痛悲愤总结: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 ,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学生活动 3小组合作: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 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

7、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 、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侧

8、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当堂检测】朗读课文,背诵二、巩固检测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诗言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 复驾言兮焉求东船西舫悄无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言语 字 助词 表达 说B言语 字 表达 声音 助词C表达 字 言语 说 助词D表达 字 助词 声音 说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D刘邦的

9、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 ,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B 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 , 琵琶行

10、选自白氏长庆集 。C “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D “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 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 ,这里指脸上的脂粉, “阑干” ,泪都流干了。6 “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篇幅较长 篇幅较短 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讲究对仗,声调韵律A BC D【归纳总结】描写特色: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问题拓展】类文拓展提升(一)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伎俩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二)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李凭箜篌引李贺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 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 易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3请简要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