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4521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2《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喀布尔人:一样的父爱12大学原文: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未

2、之有也 !注释: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明明德:前一个 “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

3、,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 “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

4、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5、。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读解: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

6、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 ”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 ;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 “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 ;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 “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

7、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三纲八目”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它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我又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今天你什么人也见不到。 ”这个人的脸上

8、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见” ,就走出去了。我觉得有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说到这里,他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

9、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在他的心上。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在那遥远的山舍里的他的小帕拔蒂的手印,使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小敏妮。我立刻把敏妮从内室里叫出来。别人多方阻挠,我都不肯听。敏妮出来了,她穿着结婚的红绸衣服,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一个小新娘的样子,含羞地站在我面前。1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_和_完美地揉搓在一起。答案:父女的感情对穷人的同情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小小的

10、手印”的细节描写是小说的点睛之笔,请抓住重点词语作简要分析。_答案:“小心地” 、 “抹平”表现了喀布尔人对女儿小手印的珍视,而“墨迹模糊”又暗含着喀布尔人对女儿有太多的想念,经常拿出小手印来看才会连墨迹都模糊了。这个细节使喀布尔小贩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通过这个细节点明了主题伟大而深沉的父爱。3为什么看了小手印后, “我”立刻把敏妮叫出来, “别人多方阻挠,我都不肯听”?请简要分析“我”此时的心理。_答案:看了小手印后, “我”终于了解了喀布尔人,先前对他的所有疑虑和担心都云消雾散,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敬意和同情,超越阶层的父爱使他们情感相通。所以他不顾别

11、人的反对,把敏妮叫了出来。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4喀布尔小贩是怎样表达对自己女儿的爱的?_答案:喀布尔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这种爱使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使他们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5在这篇作品中父爱的力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_答案:父爱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国之间遥遥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禅让/嬗变讳言/纬度朝晖/朝觐B庇荫/辟谣 纰漏/毗连 扎实/扎根C侍奉/伺机 卓识/绰约 殷红/殷实D跌宕

12、/档案 机械/告诫 调和/调停解析:A 项, 项,b/p,p/p, 项,s, 项,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这多少表示出了红十字会急欲摆脱信任危机、重塑公信力的姿态,说起来也是一个好事。先不管其调查结果最终如何,能主动重启调查总比麻木不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破罐子破摔”心态要强得多。倘若以此调查为契机,红十字会能知耻而后勇,并改头换面彻底转型,倒不失为慈善业之幸。A麻木不仁 B破罐子破摔C契机 D改头换面解析:A 项, “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B 项, “破罐子破摔”指已经弄坏了的事就干脆不顾而任它发展下去或成绩不好也不管了,不

13、求上进。C 项“契机”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的环节。D 项,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为“洗心革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相去甚远。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D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

14、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解析:B 项,搭配不当,应将“胜负”改为“胜利” ;C 项,表意不明,应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 项,不合逻辑,应该是“银粉” “变成黑色的” ,可将“时”删掉。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A B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总起,引出下文,应在首位,可排除 B、D 两项;是对的进一步说明,紧承,可以排除 C 项。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 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