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80498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五讲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精选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最快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2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3)春、秋分日

2、: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春、秋分赤道南北两极点温馨提示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地理事象有什么影响?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呈现怎样的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在生产、生活中有怎样的应用? 以考纲为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典例

3、(2014全国卷节选)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解析由题干可知,塔身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塔身影长为0,所以P0,而春、秋分日P值不可能为0;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4308,所以P大于1;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时,P小于1。答案D命题出发点太阳能光热电站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比值的季节变化。命题落脚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试题评价 (1)

4、突出理性思维: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而且最简易的解法是借助图示来比较,是理性思维比较强的一道题目。同时,也是“无图考图”,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高度浓缩和转化在一道题目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2)关注学科素养: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服务于生产和生活,这是地理学科素养之一。本题较好地把太阳能光热电站建设与正午太阳高度规律运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关注生活。考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1.(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

5、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 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1)D(2)D第(1)题,6月初太阳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且接近夏至日,即图2中春分点与夏至点之间的丁位置,故选D项。第(2)题,由图2可知,太阳所处的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乙位置的日期在冬至日之前,甲位置的日期在冬至日之后。甲位置日期的地球公转速度较乙快,排除A项;乙位置日期之后昼长先变短后变长,甲位置日期之后昼长变长,排除B项;甲

6、位置日期时的日地距离较乙位置日期短,排除C项;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地球上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D项正确。2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A东 B西C南 D北(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A变远 B变近C向东北移动 D向西北移动解析:(1)D(2)A第(1)题,正

7、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投影越短,投影距离南方近。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投影往北移动。第(2)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所以向北变长。1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黄赤交角是指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其主要影响是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和五带分布。2黄赤交角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运动产生地理意义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其理解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角度及其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8、;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黄赤交角回归线极圈直射点热量带变大度数变大,向两极移动度数变小,向赤道移动南北移动的范围增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变小度数变小,向赤道移动度数变大,向两极移动南北移动的范围减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为零黄道面与赤道面重合,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地球上无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考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2016上海高考节选)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三

9、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解析:选C由北京所在纬度和三次测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知,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说明第二次测量时正值秋分日。2(2018大连联考)如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解析:选D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23

10、26S之间且接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6634N之间;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6634S之间。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题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3.读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图(极夜期不考虑负值),回答(1)(2)题。(1)满足至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A23266634B02326C663490D090(2)处不可能()A四季分明 B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D全年昼夜平分解析:(1)D(2)A第(1)题,若极夜期不考虑负值,赤道上与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均为

11、2326,回归线至极圈变化幅度为4652,其他纬度均为2326至4652。所以,满足至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090。第(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值可知,处可能为赤道或者极点。如果是赤道,则会昼夜平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若为极点,则会半年极昼、半年极夜。但都不可能四季分明。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日变化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

12、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

13、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

14、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