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536140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它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者国体和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这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以及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拓展:关于历史分期问题,黄帝、炎帝尧、舜禹,“禅让制”“公天下”,“世袭制” “家天下” (家国一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实行宗法制,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主要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中央政治

2、权力还未达到高度集中,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夏朝建立之前),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前476年,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宋元,封建社会 形成,封建社会 大一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封建社会 的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三公九卿 皇帝制 郡县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

3、制 科举制,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礼崩乐坏,汉承秦制 刺史、司隶校尉 中朝,宋二府三司 元一省两院 行省制,明废丞相 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政治形式,(一)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约五千年 2、地点:黄河、长江流域 3、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生产力进步) 4、标志:五方面(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初成),(二)夏朝的政治,1、建立:大禹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都河南阳城。,2、制度建设:王位世袭制 (1)特点:开始“家天下”,实行世袭制;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实施必

4、然性: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阶级对立和国家产生发展的产物。,注意这一历史时期转变表述方式的多样化: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3、小康社会代替大同社会。,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材料二: 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三)商朝的政治,2、政治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3)实行

5、内外服制:本邦的国王,其他国家的帮主。,3、考古印证:甲骨文资料 河南安阳殷墟考古,1、建立: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后建立,建都河南亳,后迁都殷。,二、西周政治制度,(二)制度建设:,(一)建立:周武王于前1046年“牧野之战”灭商,定都陕西镐京。,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灭商后,为了有效的统治被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设诸侯国,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以拱卫王室。,(2)目的:巩固政权(政府政策的根本目的),同姓,同姓,同姓,异姓,异姓,“众星拱月”,“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巩固扩大周王朝的统治,(3)分封的对象、诸侯国:

6、,周王,功臣(异姓),王族(同姓),周公子伯禽,召公之子,成王弟,先代的贵族),商后代,舜后代,尧后代,姜尚,齐,鲁,燕,晋,蓟,陈,宋,灰色部分:同姓诸侯 白色部分:异姓诸侯,25%,75%,(主体),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五个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五个权利: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 扩大统治区域(诸侯有向异族地区扩张的权力),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分封制的特点,特点:分封对象多样化,但

7、以周王室贵族为主;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从分封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和人口。,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 A等级 B血缘 C嫡长子继承 D世袭,A,B,(4)分封制的评价:,积极性: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传播了周文化;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局限性: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诸侯争霸,王

8、室衰微),(5)分封制的崩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犁耕的推广),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形成了两类人,农民和地主,地主剥削农民,2、直接: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导致分裂割据。,1、根本: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分封制崩溃的原因,楚王问鼎,三家分晋,(2018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9、);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2、宗法制,(2)内容: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等级和权力,巩固国家的统治。,(3)具体表现: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称为天子,王位世袭,是天下的大宗,其他诸侯为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不仅是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想一想:图片反映什么制度,该制度划分

10、依据、核心、原则分别是什么,(4)特点: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是相对的); 按血缘关系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解析,答案,C,(5)宗法制的影响, 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尊宗敬祖”、 修族谱、“认祖归宗” 、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等。,巩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11、,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 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和血缘结合的特点。 两者就其实质来看均为等级制度。,高考巧解宗法制 近年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设置的史料大致有三类:一是祭祖、牌匾、家谱等现象;二是亲疏远近、家国一体、忠孝观念;三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权力的,不管排行,只看嫡庶。,3、礼乐制度(礼乐秩序),(1)含义: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12、。 礼:指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仪和仪式等,讲究敬天法祖、等级规范,形式森严。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 乐:一般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它辅从于“礼”,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2)作用:“礼”和“乐”的使用,限定一定的社会范围之中,实质上是维护奴隶制等级制度的工具;是西周文化的精髓,保证了社会安定和谐。 (3)发展: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传统政治秩序受到了冲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所适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谓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

13、;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亲亲”、尊尊,西周统治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所实行的就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 礼治的基本原则周公所制的礼是维护宗法等级制的工具。它严格维护着奴隶主贵族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及其内部上下等级之间的秩序。,亲亲和尊尊是它的基本原则。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长辈);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则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易错警示,迷信色彩浓厚

1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家国一体、 贵族政治、世卿世禄) 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森严的等级; 地方权力较大,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官员选拔:“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个 核心,两个 原则,三个 形式,四个 观念,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家谱;宗祠;族规,亲亲尊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男尊女卑 裙带风气、荫庇心态,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

15、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主要原因:受宗法制传统的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高考例题,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

16、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 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提示:“辩证看待”,一般要从积极、消极或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