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39303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适合中国南方种植中药材汇总王欣宇2013年4月一、效益高、产值过万的品种。(一)白芍白芍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与牡丹合称为“花中二绝”是装点园林,美化环境的主要花卉。其根干燥为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肺、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能,用于头脑眩晕,胁痛、腹痛,肌肉挛痛、月经不调、胎动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芍药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种植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很大,是一项新兴产业。种植采用芽头,亩用种苗2800-3000株,前三年在

2、白芍的行距可以套作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况且不影响农作物产量,也可在树下套作。最佳种植时间9月15日-11月20日。 1、特征、特性 芍药又名亦药、草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有粗壮的肉质根,通常为圆柱形或纺锤形,浅黄褐色或灰紫色。芽为混合芽,丛生于根颈上,肉质,水红色或黄色。茎肉根部簇生,高60100cm。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在枝梢及近花处为单生小叶,卵状披针形。花单生于茎顶,单瓣,花大,色艳,似牡丹,花色有纯白、淡红、紫红、墨紫、黄、复(一花二色)等。花经1520cm。雄蕊多数,花皮离生果,含黑色种子数粒。芍药原产于我国北方、日本及西伯利亚。性耐旱,喜凉爽,喜充足。要求排水

3、良好的沙壤土,忌雨涝积水。芍药是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长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上部开始枯萎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间。栽培技术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栽培要求精耕细作,深耕2040cm,耕翻1次或2次,结合耕翻每公顷施农家240060000kg作基肥,耕平,做畦。2繁殖 常采用分株繁殖,芍药的栽植必须在89月进行,因这时利于根的伤口愈合和萌发新根,过晚芍药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掘起老株,将芍药头从根部割下,选形状粗大,无病虫害的芽盘,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块,每块留芽24个,芽头下留2cm长的头以利

4、生长。一般每公顷芍药芽头可栽342,每4至5年分株一次为宜。芍药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及时贮藏,可在室选阴凉通风干燥处,地上铺湿润的细沙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沙土。栽植时,按芍药芽头大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行株距50cm30cm,每公顷栽6104株6 8104株。穴栽,每穴放一块,埋入地下3cm为宜。栽植时,土壤不易过湿,以免引起烂根影响成活。第二年3月上旬,芍药开始萌发新芽。3苗间管理 (1)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 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封冻前,离地面710处剪去枝叶,在根茎培土约15,以利越冬。 (2)追肥第二年起每年追肥三次,每次

5、追肥,于植株两侧挖穴施下为好。 (3)排灌水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可在傍晚灌透水一次。多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减少发病机会。 (4)摘蕾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侧蕾摘除,花后如不留种子要将残花剪去。 4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软腐病病株叶面、叶柄、花茎上出现水浸状斑,进而萎软下垂,如不及时防治全株死亡。发现此病时剪除烂叶、烂茎,在剪处涂硫磺粉,也可用代森锌等药预防。 (2)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两面出现白粉状病斑。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一次连喷23次。 (3)蚜虫和红蜘蛛病发生可喷40%乐果稀释1000150

6、0倍喷洒,每周一次,连续喷三次可消灭。 5采收加工 10月中旬植株枯黄时采挖,先将地上茎叶割取,然后小心挖出肉质根剥泥去杂,晒半干,切片,晒干为赤芍,选粗壮根去皮,煮透晒12,浸去变软搓实,切片,晒干为白芍。(二)牡丹牡丹系毛茛科落叶小灌木,为常用中药,以根皮人药。牡丹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每667米2可收干丹皮500公斤。牡丹种植分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种子直播时间是9月15日-10月底。亩用种子50-60公斤,三年收获;种苗移栽,亩用种苗6000株,生长期4-5年,前三年可以套作农作物,也可在树下种植,产量低于大田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地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7、种植,平地、坡地均可。土层要深厚、肥沃、疏松。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忌盐减地和死粘土。前作以芝麻、玉米等为宜。土壤要求深翻60厘米,整地务求精细,排水必须畅通。 2、种苗繁殖 由于种子繁殖时间太长,从播种到出产需要5年时间,所以一般不采用本方法,用分苗的方法进行繁殖产期比较短,成活高 3、药田管理 (1)松土除草 生长期间每年松土除草10次,保持地无杂草,土壤疏松。 (2)施肥 初冬或早春,在植株周围挖穴,每株用1公斤土杂肥和50克化肥混合施入。开花前后再施追肥12次。注意避免肥、泥溅污茎叶。 (3)浇水与排水 每次施肥结合浇水。春季萌芽时浇水1次,夏季干旱时也要浇水,入冬前还要浇水1次。雨涝要及

8、时排水。 (4)摘蕾与修枝 除留种和售花外,春季现蕾后即将花蕾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摘蕾要在晴天上午进行。1011月剪除枯枝、徒长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4、病虫防治 (1)斑点病 是真菌病害。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上生小黑点。防治:清除病枝落叶;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天1次,连续数次 (2)蛴螬、蝼蛄 咬食幼根和根皮,造成缺苗或生长不良。防治办法:在被害株附近人工捕杀;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害盛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泼浇;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 5、采收加工 (1)采收 移栽后第45年的910月份收获。采挖应在晴天

9、进行,把根全部刨出。结合分株繁殖,将大根和中等大小的根齐基部剪下运回,及时加工。 (2)加工 挖回的牡丹根,先掐去须根晒干即为丹须。将粗根洗净,用瓷片轻轻刮去粗皮,晾晒至软。剥开根皮,去掉木心,切成10厘米短截,烘干或晒干。拣净柴骨,分级包装贮售。(三)白芷白芷又名川白芷、香白芷等,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为常用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白芷适应性很强,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白芷是一年生药用植物,药食兼用,种植区域较广,南方地区以秋播种植为主。种植时间9月10日-11月10日,过晚容易冻死小苗。亩用种3-4公斤,一年亩产量是600公斤左右。 1、科学种植技术 (

10、1)整地 白芷以根须入药,主根深长,它对土壤要求应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充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深翻土壤30厘米左右,精耕细耙,同时结合整地,每亩追施农家肥2000-2500公斤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以宽1.3米,作成高畦,四周开好较深的排水沟,将畦面搂成龟背形,以利于排水。 (2)播种 白芷对播种期的时间要求较严,正常气候于9月中下旬播种。但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播种时间可延长到霜降之前播完即可。 白芷宜采用直播,若育苗移栽,则主根多分叉,且生长不良,一般采用穴播,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挖穴,穴深8-10厘米,施入适量火土灰人粪尿拌匀作基肥,每亩约250-30

11、0公斤,穴播每亩用种量750克左右。 亦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沟宽10厘米,深7-9厘米,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地播入沟。条播每亩需种量1公斤左右。播种后随即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再盖上火土灰,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在畦面上盖草保湿和防治杂草丛生,如遇干旱天气需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经15-20天即可发芽出苗。 2、田间管理技术 (1)中耕除草,间苗 白芷出苗后,苗高达5厘米左右时,应开始间苗。第一次间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5-6株;如条播的每隔3-5厘米留小苗1株。当苗高达10厘米左右时,须进行第二次间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3-4株,条播的每隔7-9厘米留小苗1株。每三次在翌年早春2月下

12、旬最后一次间苗即定苗,穴播的每穴定苗3株;条播的每隔10-15厘米(即株柜)定苗1株。应按“拔大留小”的原则定苗,避免白芷生长过旺早开花,严重影响其产量。同时每次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1次。 (2)适时追肥 科学施肥是提高白芷高产优质的关键。施肥过多,白芷生长过旺,易造成抽萱开花,降低产量;施肥不足则导致生长不良,产量亦低。一般追肥分4次左右。第1-2次,结合间苗时进行,每亩施入稀薄人畜粪水1500公斤;第3次定苗后,每亩施入人畜粪水2500公斤,加过磷酸钙30公斤;第4次于清明后最后1次追肥,每亩施入人畜粪尿3000公斤左右,施肥后再加火土灰150公斤,撒施于畦面,施后盖细土。同时应保持田间土

13、壤湿润,但雨水过多应及进排涝。 (3)采收加工 白芷秋播后,于第二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当叶片变黄枯时晴天收获,采挖进小心挖取全根,抖去泥土洗净,加工亦应在晴天进行,用铡刀横切小块片,及进翻晒。质量要求干燥,外皮灰白色,断面白色,有香气无黑心和无虫霉为合格品。亩产达400公斤左右。(四)太子参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等地亦产,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太子参种植以苗栽为主,亩用种苗20公斤,生长期1年,亩产量在120-160公斤。今年价格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种植时间9月1

14、5日-11月15日。太子参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30以上生长发育停止。怕强光暴晒,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温条件下也能发芽、生根。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低涝地、黏壤、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质少。瘠薄的土壤生长不好。1、种子繁殖因太子参是蒴果种子成熟不一致,蒴果开裂,种子自然脱落,不易采收。一般都是利用太子参收获后,就地培育幼苗,用四齿浅耕2厘米左右,再施入人粪尿,种点秋菜或大青叶等药材,秋菜收后再施一次人粪尿,6-7天后整平地面盖上稻草或麦草。第二年4月份苗出来,不久

15、大青叶也采种了。剪去地上茎,除去覆盖草,进行田间管理,间去过多的苗子。当苗长5片叶时进行移栽,选择傍晚或阴天进行,把幼苗的茎节横放埋入土中,留出顶端叶片。注意遮荫(盖稀稀的草或设前棚),生出新根后,撤覆盖物。也有的地方,把种子采下用湿砂贮藏,备秋播或春播用。56月当果实将要成熟前,连果柄剪下,置室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进行脱粒、净选后,立即进行混砍湿藏,否则不发芽。 其方法是:将1份种子与2-3份清洁河砂混拌均匀,砂的湿度,以手握之成团、松开即散为度。然后,一起装入大小适中的木板箱,摊平,上面盖2厘米厚的细砂,箱不加盖,置通风阴凉的室贮藏至秋季或翌年春季播种。2、播种育苗:春播或秋播。春播,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播,于9月酷暑过后进行。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横向开沟条播,沟深1厘米。然后,将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