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489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天保卫战怎么做_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方案 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现状、问题与对策”这一重大课题,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生态环境部门职能,特制定本调研方案。 一、调研背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我市也是这样,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但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两者的矛盾突出。老百姓渴望蓝天白

2、云、繁星闪烁,热切期盼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就需要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调研,真正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注重“一市一策”成果的对接应用。对工作现状全面把握,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放大,发挥溢出效应,争创更大成绩、做出更大贡献。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调研产生的原因,研究采取哪些措施和办法应对。调查研究如何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创造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最大限度提升调研实践价值。 二、调研内容 打赢蓝天保

3、卫战现状。近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及打赢蓝天保卫战等8个专项指挥部,在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上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省生态环境厅向市委、市政府发来喜报指出,2020年我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6%、12.9%、32.3%、8.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2.3%,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天,减少幅度居全省第2。 三、蓝

4、天保卫战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蓝天保卫战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蓝天保卫战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2020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第六,金华市区PM2.5浓度(42微克/立方米)与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还有一定距离,且下降的幅度逐年收窄,同时臭氧污染还没有明显下降,形势并不乐观。从各县、市情况看,目前,7个县级城市PM2.5浓度只有磐安县达标,达标率仅为14.3%,远远低于全省(58个县级城市)58.6%的达标率,兰溪、义乌、永康、武义部分指标长期处在全省靠后位置,与省政府今年创

5、建30%清新空气示范区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现有注册制造业企业19.5万家,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不足4000家,仅占2%,以“低小散”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东阳红木、永康和武义五金涂装等区域特色块状行业污染十分突出,全市火电、化工、水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排污和能耗比重偏大。如2020年浙能兰溪电厂燃烧煤炭463万吨,占全市规上用煤量(737万吨)的62.8%。 二是能源结构不合理。全市单位国土面积能源消耗强度为1461吨/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的3.2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磐安仍未通管输

6、天然气,气源保障无法到位。今年上半年,我市能耗指标不降反升。 三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从2020年的75万辆增至2020年的157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占到本地污染源的17%。高排放的挖掘机、推土机、铲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十分突出,货运以中重型柴油车为主。全市3765辆公交车中还有1521辆柴油车,新能源公交占比仅59.4%。 四是用地结构不合理。这几年,我市处于工程建设密集期,建设施工和拆迁随处可见。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当前市区现有建筑工地147个,市政工地44个(不包括城中村改造项目),扬尘污染占本地污染源的20%。

7、(三)相关领域污染防治力度不够 一是餐饮油烟污染监管薄弱。根据市蓝天办抽查数据,市区仍有10%左右的餐饮单位未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的存在长期不清洗或不正常使用的问题。大量小餐饮单位仍使用高污染的煤饼、散煤,整治不到位。 二是城乡秸秆焚烧现象频发。乡镇(街道)属地责任未能有效落实,网格化巡查机制不健全,秸秆荒草焚烧屡禁不止。2020年,我市秸秆焚烧被卫星遥感监测火点数达56个,火点数列全省第4位。 三是农业氨污染严重。肥料挥发产生的氨气是产生PM2.5中的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等二次颗粒物的必要反应物之一。全市农业领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分依赖化肥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测土配方和农药

8、减量工作任重道远。 四是烟花爆竹未全域禁燃。实行烟花爆竹全域禁燃,对改善空气质量作用明显。目前,除金华市区、东阳、永康、浦江外,还有4个县、市未实行全域全时段烟花爆竹禁燃。 (四)法律责任没有真正落实 一是基层政府部门执法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治气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基层政府没有像治水一样重视治气工作,大气污染治理压力责任逐级递减,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部分基层干部对治气工作不够重视,责任传导最后一公里不顺畅,“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执法不到位。执法是推进环境治理最有效的一把刀子,但有的基层政府部门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存在执法监管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这些年来,我

9、市涉气信访举报多与执法案件少长期倒挂,今年上半年,我市有的地方查处涉气违法案件数为零。监测监控能力不足。全市1万多平方公里,仅设有常规监测站19个,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各地空气质量状况。 二是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但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污染防治不主动、不自觉,管理粗放,设施不健全,超标排污问题突出。一些企业采取“昼伏夜出”、“一来就停、一走就排”、瞒报虚报监测数据等方式逃避监管。 三是公众参与广度深度不够。一些政府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尤其是对治气实践中

10、的一些热点、难点和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宣传比较欠缺,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熟悉,尚未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五)治气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一是统筹协调力度不够。蓝天办的力量保障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市虽然组建了蓝天办,但目前市蓝天办的统筹协调、督查推进、宣传教育、目标考核等职能作用发挥与市治水办相比,还有差距。各地虽然都建立了蓝天办,但蓝天保卫战工作仍然依赖于环保部门,统筹协调能力非常有限。 二是基层执法监管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水平层层递减,基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少、装备差、专业素质低,与日益繁重的执法监管任务不相适应,尤其是市区环境执法力量

11、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全市工业园区和大部分乡镇没有设立专职的环保机构和工作人员,也没有设立空气自动监测站、点。 三是治气基础研究有限。对全市大气污染的传输途径、臭氧形成的机理、挥发性有机物组成等研究不够,对颗粒物的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对气象过程对污染的影响机理不明,未独立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预报。 三、几点建议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的重中之重,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依法推动解决大气污染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 (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一要完善责任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落实领导干部

12、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治气工作。切实发挥好市蓝天办的统筹协调、督查考核、宣传教育等职能作用, 督促各县(市、区)尽快完善蓝天办,并有效运行,形成市蓝天办统筹协调、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级政府具体落实、社会各界参与的治气工作格局。二要完善监管体系。进一步理清环保等各部门职责,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监管效率,加快构建全过程、闭环式、信息化监管体系。三要完善考核体系。增加市、县两级和职能部门社会经济综合考核中的治气比重,探索依托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体系的考核机制,将治气责任体系延伸到乡镇(街道)和部门,消灭治气盲点,建立蓝天保卫三级网格员机制。

13、 (二)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双重控制制度,严格产业准入和退出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加大“低小散”“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对重污染企业实施环保搬迁改造或关闭措施。二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快管输天然气建设进度,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作。三要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强化机动车环保管理, 加强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加大对超标排放机动车的整治力度。加快提升燃油品质,加强油品质量监管,落实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老旧车辆的淘汰更新,大力

14、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四要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扬尘施工管理,加大对建设施工、渣土运输和道路保洁的日常巡查频率和查处力度,确保金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七个100%”长效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加快推进矿山、混凝土搅拌站和露天堆场等治理,切实控制和减少扬尘污染。继续推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化肥、农药等施用量,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要通过工程性措施和管理措施,加快推进餐饮、干洗、汽修、装修装饰、喷漆、电焊、金属和塑料切割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恶臭的治理。 (三)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一要严格执

15、行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在规划立项、环评审批、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各环节,环保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加强审核把关和执法监管,不因任何干扰因素而放松监管标准,树立法律权威。二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用足用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的查封扣押、“按日计罚”、“行刑衔接”等法律手段,推动企业全面履行治污责任。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之间要共同推进环境司法工作,依法严惩重罚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增强法律威慑力。三要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根据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基层一线环保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合理的人员配备和执法装备投入,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

16、并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确保对各类重点污染源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有效监管。 (四)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一要落实信息公开制度。生态环保部门要依法公开环境质量信息、环保目标责任和各类标准,公开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等信息,督促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情况。二要落实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鼓励和奖励机制,引导公众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报道整改进展情况。三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力度,将其纳入干部培训内容,使普法教育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营造“同呼吸、共奋斗”的社会氛围。 (五)进一步加强治气监督。一要认真贯彻落实xxx生态文明思想。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xxx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领域,强化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推动市委生态环境保卫战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