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248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第二课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Man of TheYear)。,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课程标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阅读材料,归纳全会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一:文革结束后,但是文革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急需解决1977年人民日报根据华国锋主席指示发表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并作为“抓纲治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1977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十年规划纲要规定了各个方面的指标,如工业建设120个大型项目,10个大庆油田、30个大电站等。同时大量引进外资和外债。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材料三:1978年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于是全国思想界开始大讨论,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历史背景 (1)20世纪5070年代以来经验建设 (2)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政治上:文革错误没有纠正;经济上:左倾再次发展,出现洋冒进。思想上:两个凡是禁锢人们思想。 (3)关于真理与标准问题的讨论解

3、放了人们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1978年12月,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转折,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关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怎样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哪些转折?,请阅读教材P52页相关内容,思考以上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转折,背景,内容,意义,三大转折,1、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2、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4、3、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意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下列对此理解完 全正确的是( ) 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 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动 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D,【练一练】,探究二,1、你是怎样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 2、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怎样兴起的?农村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改革

5、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变?改革到底要改什么?,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对内改革,结合材料及教材思考: 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怎么改?,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小岗村,改体制:改人民公社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农民使用。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安徽

6、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一家,尝试: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中央支持: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 全面推广:1983年,作用: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回眸,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道路 1958年在农村错误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十一届三

7、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基本任务、中心环节和原则分别是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探究三,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2002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2.4%,77.6%,1、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2、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经济体制,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5、主要内容:在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

8、、改革的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 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 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练一练】,C,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作用?,探究四,改 革,开 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

9、的历史性转折,转折,点,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特区深圳,海南,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浦东,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特点,浦东的飞速发展,上海,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毕马威咨询公司参与制定,法国巴黎大区投资促进协会发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国伦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上海。上海拥有的现代化研究中心数量和写字楼数量甚至超过了英国首都伦敦。,改 革,农村,城市,开 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转折,点,线,面,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想一想?,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相比有什么区别?,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