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3239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7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65编号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说明:部分资料参考是参考其他版本的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民间文学教程 复习整理笔记复习整理笔记 第一章 结论()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神话() 第四章民间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 第六章史诗() 第七章民间长诗() 第八章民间歌谣() 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第十一章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第十二章 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第十四章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 第十五章 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 第十六章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 第十七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略() 第十八章世界民间文学泛述()

2、2 2 第一章 绪论 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 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 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 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 (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 发展变化) 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 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 帜。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 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原生态民间 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

3、这一类民 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 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 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 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 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 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 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 (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艺学则是专 3 3 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

4、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 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 术和民间舞蹈。 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 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 的学科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 畴,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他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 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 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 的的学问,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民间文学和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 民间文艺学也需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

5、语为载体 的。 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 人类文化学、 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关系密切。 尽管这样,民间文艺学仍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甚至还 有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地理方法等。因此,尽管它与许多学 科关系密切,可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无疑问是一 门独立的学科。 4、简单应用: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 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 4 4 用口头语言叙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 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感情的重要方 式之一。 、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 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

6、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 作品。作家文学是相对于民间文学来说的,它是指由作家创作的有一 定书面形式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民 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 但这两种文 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首先是创作方式不同,民间文学是集体 性的口头创作 ; 作家文学是个体性的书面创作。 其次是流传方式不同, 民间文学是口头流传,具有变异性; 作家文学是书面流传具有固定性。再次是接受者意识不同,民间文学 接受者参与文学创作;作家文学的接受者需要对作品进行个性理解, 无法脱离文本。 最后是审美价值不同, 民间文学有多功能性、 实用

7、性, 它有多种科学价值,必须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社会科学乃至某些自 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对它进行研究。 它反映了群体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 趋向; 作家文学体现了作家的个性追求, 与民间文学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字艺 术价值。 两者虽然有着比较明确的区别,但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优秀的作 家文学和优秀的民间文学构成中国文学史的主流,二者相辅相成,各 有千秋。 5 5 我们先来探讨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首先,民间文学是作家文 学的源头和母体。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民间文化的结晶,是民间宗教观 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的重要载体,也是民间口头艺术表现手法的 总汇,由此决定了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母体,是增加文学创作的

8、源 头活水的历史地位。其次,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民间文学集中体现 了大众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决定了最基本的审美趣味。因 此民间文学的创作为作家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 如韦 其麟根据壮族传说百鸟衣改编的话剧灯花取得巨大成功来自 对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合理改造。再次,在艺术形式上,民间文学为 作家文学创造了许多美的形式。 民间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体的演 变,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 文学学习。 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 (特别是韵文) 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由最初口语色彩浓重的诗歌到后来的词,曲,小说等。 最后,民间文学影响了作家的审美个性,它改变了传

9、统文人对民间的 忽视,重视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主张在庸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和 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并通过借鉴民间 文学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加以表现。 然后我们再来探讨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首先,作家文学可以 有效对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进行保存和记录,对民族民间文学的再创 作,使得民间文学这一宝贵遗产得以流传下去。苗、瑶、畲三族始祖 神话 盘瓠子孙 最早记录在晋干宝 搜神记 中, 以后在 后汉书 ,魏 略等书都有记录。其次,提高民间文学的社会地位和艺术表现力, 6 6 使民间文学由俗变雅。 使得民间文学产生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 表现手段,深化作品原有的思想内涵(甚至发掘出新的内涵) ,同时 对民

10、间文学起到保存挽救的作用。例如建国后,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 先生就重写过白蛇传 、 牛郎织女等作品,诗人公刘等人重新编 写过长诗阿诗玛 ,于是上述民间文学作品就以书面文字形式更为 世人了解、熟悉。但是,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也有不利影响,往往作 家会过度追求“雅”而失去了民间文学本身的韵味,因文化与审美观 的时代差异和政治考虑对民间文学作品加以“合理化”使得为求美而 失真 我认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既应循各自的 创作规律,保持各自的风格特色,独立发展;又需相互汲取,互相渗 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小说家们自觉地走向民间,从民间文学 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对民间文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

11、化和提升,使民间 素材的运用与艺术文化精神的表现紧相维系、互为表里,从而收到特 殊表达的效果。 5、综合应用: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民间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发 挥的作用(功能价值)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因而它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 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等多重功能。民间文学的内容与广大 人民群众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形式又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有很广阔 的群众基础,它是人民自我教育最方便、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民间 文学真实而确切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思想感情, 因而 7 7 有多方面的认识作用;民间文学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婚姻恋爱、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等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地运

12、用;民间文学体现了劳动 人民进步的美学观和审美理想,蕴藏着对大自然、对人生社会的审美 评价,可以帮助人们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健康 的审美观和艺术趣味;民间文学还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 人们可以用它来自我娱乐、消除疲劳、恢复精神。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识记: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的含义及表现 (1)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这就是说, 民间文学由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广大民众所共有。 在创作、流传、演唱过程中形成了的口头文学的集体性,在形成过程 中表现了鲜明的历史特征。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不同的表现

13、。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与独创性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劳动人民往往在一定集体场合,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集体创作。 劳动歌谣鼓舞、协调;战歌、猎歌鼓舞士气 采取集体分工方式, (有人先)编故事梗概添枝加叶组成 韵文体唱词配曲调构成民间传说、 故事、 说唱、 小戏等作品。 群众中某个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或集中群众中断片素 材及许多口头作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长 篇评书杨家将 8 8 (2)口头性是传统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性。在过去,民间文学 只能在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采风” ,即及时搜集和记录民间文学 作品。在文艺学中常常把区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民间文学称作“民众 口

14、头创作”或“口传文学” ,就因为它有口头性这个明显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口头特征,主要是针对作家文学的书面创作形式提出的;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显著区别的特征。 民间口头文学也可以 用书面文字记录下来,但是,文字形式也不是必须的表达形式。民间 文学的明显标志,正在于它那生活在民众口头上的语言艺术特色。 民间文学是存在于民众口头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 民间文学作为口头的综合艺术,和音乐、舞蹈、表情、动作等等艺术 手段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更大的艺术表现力量。 如民间文学作品的 风格刚健清新,结构单纯而灵活;形象鲜明,感情强烈,想象丰富, 深入浅出 ; 多用比兴、夸张、对比、重叠、复沓、谐音等艺术手

15、法。 大多短小精干,易懂易记,琅琅上口,便于口头流传,为广大民众喜 闻乐见。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和表演性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 民众的文学创作 是口头的,他们的文学传播也同样是口头的; 民众在很长的历史阶 段中,始终只能使用口头语言传播自己的作品,就是民间传唱艺人和 小戏职业演员的学艺,也都是一直沿用着“口传心授”的方式。 口头传播使民间文学作品流传空间很广,流传时间很久。 从历史发展中看,不少口头作品,如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被传诵 了千年以上,从地理条件看,许多口头作品传播到全国各地,有的甚 9 9 至传到国外。 民间文学主要还是依托众人口耳相传的流动传递渠道来传承。 即便 是篇幅较长的口传

16、历史史诗、叙事诗也是如此。 如诗经中 的生民 公刘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史诗江格尔 、 柯尔克孜玛纳斯 、苗族史诗古歌等等,其它如咒语、口彩及 占卜一类的语辞部分。 (3)变异性又称“变易性”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 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 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 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来断变化的特 征叫变异性。 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 这里的心授正是依靠记忆保存 和传播的含义。内在因素靠记忆保存民间文学作品。 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在传播中很难完全保持原貌。比如民间故事 一类的作品,大多只保存了主要内容、梗概,传述语言和细节经常变 化;甚至两个以上不同作品情节合而为一,成了另一个新作品,比如 牛郎织女故事与“两兄弟”故事中狗耕田合而为一 另一内在因素民间创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 口头传播者往往就是再创作者,有权进行合情合理的改动、加 工。多数都是不自觉的,非故意改动。 外在因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