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2011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一、教育学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规模和速度、结构变化、教育的容与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2) 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教育的目的性质和

2、思想道德教育容、决定教育的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培养所需人才、促进化进程、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 与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容的选择、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作用: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创造文化2、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1) 顺序性。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2) 阶段性。针对不同年宁阶段的学生分阶段进行教育(3) 不平衡性。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4)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5) 个别差异。要注

3、重对个体的因材施教3、 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 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 教师的职业素养?(1) 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 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

4、管理能力;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4) 职业心理素养。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6、 师生关系的容?(1)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7、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树立教师威信;(3)善于与同学之间的交往;(4)发扬教育;(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教师的角色? (1)传道授业者;(2)父母与朋友;(3)榜样示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5)研究者;(6)学生学习的促进着;(7)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9、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与创造性;(2)长

5、期性与间接性;(3)主体性与示性;(4)连续性与广延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1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理想师生关系)? (1)尊师爱生;(2)心理相容;(3)教学相长;(4)平等11、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原则;(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

6、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4、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15、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正常开展,达到一定的质量;(2)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缺:(1)活动多有教师直接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3)难以因材施教;(4)缺乏灵活性16、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7、) 备课(专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2)上课(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检查和评定。17、 课堂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联结知识、沟通情感18、 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3-5分钟为宜;切忌生搬硬套;切忌喧兵夺主。19、 板书的要求:容简练;条理分明;布局合理;直观形象;讲写结合20、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部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

8、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提高的过程。21、 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22、 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法;(3)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知行统一原则;(7)发挥积极因素与品德修养指导法23、 班级管理的功能?(1)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24、 一个好的班

9、集体的特征:(1)有共同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5)有强大的凝聚力;(6)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25、 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建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队伍;(3)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26、 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班会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10、27、 班主任个别教育的容:(1) 先进生。先进生自尊心强,自信充满荣誉感,有强烈的愿望及竞争意识。教育容: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2) 中等生。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教育容:重视中等生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为其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3) 后进生。后进生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不适度的自尊心等。教育容:保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例增强是非观念;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28、 简述中小学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组织者、领导者和

11、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科任老师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家庭的沟通者。29、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反思教学经验;(3)进行专门训练;(4)开展微格教学。30、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做到哪些?第1、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班级管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第2、 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把学生当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第3、 只有树立科学班级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才能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使学生充分全面发展31、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常规

12、管理、平行管理(就是指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通过个人去影响集体)、管理、目标管理。32、班级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自主参与、管教结合原则、全员激励原则、平行管理原则33、班级管理的方法: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情境感染法、规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34、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第一、强化法;第二代、币奖励法;第三、行为塑造法;第四、示法;第五、暂时隔离法;第六、自我控制法;第七、惩罚法。35、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冷处理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一致性原则。36、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13、?(1)沉着冷静,机智果断;(2)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3)积极疏导,抓住教育的契机;(4)掌握分寸,谨慎行事;(5)即兴发挥,机智幽默37、 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2)非言语警示和停顿;(3)试时表扬正确行为;(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5)直接提问;(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38、 循序渐进原则的实施要求?(1)按照教材系统的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9、 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

14、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40、素质教育的涵?第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第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15、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41、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4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43、新课程改革的任务?(1)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主要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3)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44、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的“三个代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