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1584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古诗,对望岳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3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D,望岳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5分),巍峨高大,遮天蔽日,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5分),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

2、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登岳阳楼(其一),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A,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5分),“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3、日的高大形象。,望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B,望岳,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的誓言,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课内文言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4、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加点字(5分) 具答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屋舍俨然( ) 便要还家( ) (5)乃不知有汉( ),详细地,类,整齐的样子,通“邀”,邀请,竟然,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3分)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

5、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5分)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D,4.翻译句子(6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译文:,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一一详细地说给他们听,他们都感叹起来。,村里的人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6、,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多,美丽而不端庄,更加,亲近而不庄重, 翻译文言语句 (3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选文第1节从 、 、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6分),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大道之行也(5分) 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

7、征的?,(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湖心亭看雪,D,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3)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文章的文眼是(3分),痴,课外文言文,【一】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

8、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宋人既成列(),队列,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3用原文语句答题。(6分),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1) (2),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既济而未成列,【二】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9、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推辞,拒绝,游说,说服,(1)孔子辞不受辞:(2)今说景公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3分),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5分),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四】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10、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力。,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

11、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B,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3分),共同之处: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课外古诗,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12、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3分),1、 本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哀痛和对故国的思念。,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分),春蚕至死丝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烛泪才流尽。原本表现了爱情的坚贞,现在多用来比喻奉献精神。,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咏叹了忠贞爱情,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3、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传说?有何用意?(3分),青鸟

13、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写出了作者认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的想法。但这并没改变相见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将继续,前途依旧渺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主客双方的才华和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3分),2、描写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2分),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目送排着整齐的队伍的大雁向南飞去。,3、你是怎样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5分),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不是他的本性,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