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0641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40编号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组织学绪论 LM 和和 EM 的分辨率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 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 0.2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 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 0.2nm 是光镜的 1000 倍 EM 的种类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色深 电子密度低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石蜡切片术 取材 固定 脱水 透明 包埋 切片 染色 封 片 HE 染色染色 苏木精- 伊红染色(HE 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

2、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 -中 性 PAS 反应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第二章 细细 胞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 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 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 膜脂 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 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 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

3、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 合成细胞向外输出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第三章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 保护 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 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

4、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壁层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 角化的: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详见详见 完美笔记完美笔记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 功能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 功能 细胞衣 (一) 上皮细胞游离面 微绒毛 纤毛 1.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 0.1um. (2)组成:

5、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 5-10um,直径约 0.2-0.5um,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 2 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 ATP 后附着相邻微管, 产生位移或滑动) (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 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

6、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 10-15 nm 的间隙。 (3)屏障作用: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2.中间连接 (1)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2)细胞间隙里有中等电子密度的丝状物,胞质侧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交织组成终末网。 (3)黏着作用,保持细胞形态,传递细胞收缩 3.桥粒(黏着斑)最牢固 (1) 呈斑状 ; 细胞间隙有丝状物, 中央有致密中间线, 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成附着板其上有角蛋白丝 (张 力丝)附着,并成袢状返回胞质 (2)牢固的机械性连接作用,使上皮耐摩擦(皮肤、食管) 4.缝隙连接 (1)结构 : 23mm 细胞间隙,内有许多间隔相等的连接点;细胞膜中有许多分布规律的连接小体

7、对接,食 腔连通 (2)功能: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是相邻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功能同步化(常见于心肌细胞之间,平滑 肌细胞之间与神经细胞之间 (3)连接复合体:上述 4 种连接中 2 个或 2 个以上毗邻存在,叫做连接复合体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1.基膜 (1)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层结缔组织之间形成的薄膜 (2)LM:HE 染色呈粉红色(见于少数上皮细胞) (3)EM:基板+网板 基板:紧贴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薄层透明质和其下的密度高的致密层构成(透明层+致密层)上皮细 胞分泌 网板:网状纤维+基质有时有少许纤维 (4)功能:支持与固着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分化 2.质

8、膜内褶 (1)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的内褶。内褶内含有较多纵形排列线粒体 (2)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底部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3.半桥粒 (1)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基膜之间 (2)结构:为桥粒结构的一半 (3)功能: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第四章第四章 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特点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组成:细胞、细胞间质(纤维基质、组织液) 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含量少且排列疏松、基质丰富 三种纤维和七种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三种纤维和七种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 细胞细胞 a.成纤维细胞 LM:胞体较大,扁平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

9、,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EM:丰富的 RER 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形成三种纤维,形成基质。 处于静息状态的成纤维细胞称纤维细胞。 b、巨噬细胞: 结构 : LM : 活跃时伸出较长或形态不规则的伪足,核小,卵圆形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嗜酸性, 含有颗粒和空泡 EM :有不规则皱褶、微绒毛和球形隆起;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残余体。以及数 量不等的糙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功能:1、吞噬作用 2、参与免疫应答 3、分泌功能 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c、浆细胞 结构:LM: 核小、圆或卵圆形,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丰富,多聚集在核周围并向核中心呈辐射 状排列,

10、呈车轮状;胞质强嗜碱性,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称核周晕 EM 丰富的 RER 平行排列,发达的 Golgi C. 功能: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参与体液免疫 来源:B 淋巴细胞 d、肥大细胞 结构:LM :胞体大,圆或卵圆形,胞质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 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织胺,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起过敏反应。 e、脂肪细胞 f、间充质细胞 g、白细胞 纤维: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 LM:较粗,HE 染色呈粉红带状,波浪状走行,分支交织成网。 EM:胶原原纤维,有 64nm 周期性横纹。 化学

11、成分:I 型和 III 型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 胶原原纤维 胶原纤维 特点:韧性大,抗拉性强。无弹性。性大,22*.*-+ 2、 弹性纤维:(黄纤维) LM:较细,HE 染色呈浅粉红色,醛复红染色为紫红色。直径为 0.21um。细丝状,折光率 强 ,分支交叉成网。 EM:微原纤维,弹性蛋白。 物理特性:弹性大。 3、 网状纤维 LM: HE 染色淡红色,直径为 0.21um。镀银染色呈黑色分支交织成网。 EM:胶原原纤维,有 64nm 周期性横纹 。 化学成分:III 型胶原蛋白,多糖和糖。 组成:由 III 型胶原蛋白组成,表面覆盖糖蛋白。 物理特性:有韧性,无弹性 分子筛分子筛 在结缔组织基

12、质中透明质酸含量丰富,构成蛋白复合物的主干。其他糖胺聚糖则与核心蛋白结合构成蛋白 聚糖亚单位,后者再通过结合蛋白结合于透明质酸长链上,形成蛋白聚糖聚合体。 蛋白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细孔隙的分子筛结构,小于孔隙的水和水溶性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 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便于血液与细胞见的物质交换;大于孔隙的水分子物质、细菌等不能通过,使基质 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 组织液的形成和作用组织液的形成和作用 形成:在动脉端血浆成分渗出,在组织中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部分回流静脉端,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 功能:构成细胞核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产生或回流阻碍,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第五章第五章

13、 血液和淋巴血液和淋巴 血清血浆的概念血清血浆的概念 血浆 : 相当于细胞间质,由水(90%) ,血浆细胞,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组成。 血清:当血液流出血管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并网络血液有形成分凝固成血块, 同时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血清。 各类白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各类白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NK 细胞 白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24 小时内以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1.中性粒细胞 形态:直径 1020u

14、m,胞质内含许多细小颗粒(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核呈杆状或分叶(25) 核左移(12):严重细菌感染 核右移(45):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嗜天青颗粒: 浅紫色,20%体积大,为溶解体,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体等酸性水解酶类 特殊颗粒: 浅红色,80%体积小,为分泌颗粒,含碱性磷酸酶、溶解酶、吞噬素等 (1)功能:趋化作用、吞食细菌和异物 1.嗜酸性细胞 直径 5-10um。细胞核常为两叶,细胞质内常充满粗大均匀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 颗粒内含有: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 组胺酶:分解组胺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2.嗜碱性粒细胞 ()形态:直径 1015 m ,核常为 2

15、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 基硫酸酯酶及阳离子蛋白。 ()形态:直径 1015 m ,核常为 2 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鲜 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阳离子蛋白。 ()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形态:直径 1012 m ,核分叶、S 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 ()分泌物(同肥大细胞) 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 、单核细胞(monocyte)

16、()形态:直径 1420 m;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胞质弱嗜碱 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 ()功能:有一定的吞噬能力,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形态 小淋巴细胞:68 m ,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 中淋巴细胞:912 m ,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 大:淋巴细胞 1320 m 血液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有部分中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组织中。 ()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 血液有形成分的正常值血液有形成分的正常值 血液有形成分正常值 红细胞男:(4.05.5)*1012/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