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9103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陆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河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斑斓(ln)璀璨(cu cn ) 作揖(j) 席不瑕暖(ji)B干瘪(bi)踱(du)步寰宇(hun) 简明扼要()C颤(chn)动夤缘(yn) 敷衍(yn) 婀()娜多姿D倩(xin)影对峙(zh) 沙砾(l) 聒噪不已(gu)2.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 )(3分)A叙事,言简意赅,情实事真,无故作姿态之言。B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

2、里吃饭了。C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D升到高中,就应该遵守高中的一切规章制度,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3分)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B李院长肯定了今年高校是否扩大招生的问题。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4、下列对联或诗词内容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3分)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

3、今又是,换了人间。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A司马迁 李白 曹操 文天祥 B屈原 陶渊明 曹操 文天祥 C司马迁 陶渊明 诸葛亮 岳飞 D屈原 李白 诸葛亮 岳飞5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 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共18

4、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

5、,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6、分)A徒留无所施 徒:徒然,白白地 B却与小姑别 却:但,然而C自可断来信 信:音信,消息 D始适还家门 适:刚刚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都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3分)A.昼夜勤作息 蹑履相逢迎 B.本自无教训 可怜体无比 C.不堪母驱使 我有亲父兄 D.好自相扶将 勤心养公姥8下列“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A及时相遣归B儿已薄禄相 C好自相扶将D不得便相许9.下列对第二段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几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此段列举“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来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B

7、此段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从而达到了盛赞刘兰芝才艺的效果。C此段按时间顺序来写,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家对她的教育循序渐进,很有整体规划。D此段中罗列的数字是互文,这是一种交叉的表述,只是表示兰芝富有教养,并不是指具体才艺的学习年限。10翻译下列句子。(6分)(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_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闺思 【唐】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注:渔阳,征戍之地(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4分)_(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2分)寄寓了怎样的

8、情感内涵?(2分)_12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补写名句,每题2分,共6分。(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2)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诗经静女)(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诗经氓)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国际与本土 张颐武春节的价值和象征性的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回首过去,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春节也在不变和变化中呈现了新的形态。春节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切。一方面是中国的崛起造成

9、的文化影响力和全球华人的力量的兴起已经使得春节越来越引起了国际的关注。“中国年”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变成了中国的重要的文化象征,逐步为世界所了解。虽然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圣诞节相比,但在世界许多华人移民较多的城市或社会中,春节也开始在华人社区之外产生影响。以往仅仅是传统的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现在往往已经成为当地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各国政要也都发表对于春节的祝福。春节在全球的意义的凸显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华人的结构随着三十年来来自中国大陆的新华侨的大量出现而产生了变化,大陆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被海外华人社区所接受,因此以大陆的文化为特色的过年方式

10、如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了全球华人过年的主流形式的一种,和传统的过年的方式如舞龙舞狮等融合之后,形成了全球春节文化的新形态。另一方面,过年的意义在今天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的时刻更加凸显了出来。国内的“过年”的气氛也一年浓似一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春节被简化为“过革命化的春节”。而八十年代时,在现代化和西化的浪潮中,春节的文化和认同的意义也还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强化得如此之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春节的意义,越来越强调在这一时刻的文化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当然,春节的国际化还仅仅限于华人和对于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还难以变得更普及。它还不能在全球获得更多的影响力。这当然和中国文化的现实的处境有关,其全球的传播和理

11、解还有不少局限和问题。因此,如何推展春节的文化含义,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意义和价值,还是一个现实的困难。关于春节的那些中国文化的积淀,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认,这其实对于全球的跨文化对话具有高度的意义和价值。让人们了解春节的趣味和活力,还需要全球华人社会更好地努力。春节在国内的传统意义得到了相当大的弘扬和发挥。当然也造成了返乡和回家的诸多困扰和问题,造成了春运的巨大的压力。现代所要求的是高度的流动性,是跨越边界的需要和人的高度的灵活性,这和传统的归乡的感情的关系是复杂的。今天的春节热说明中国社会的本土因素在当下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展现。从这一点上看,如何回应这样的感情和精神的追求就是社会需要认

12、真探究的。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B中国大陆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成为一些地区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春节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的文化象征,并为世人所了解。D在过去,春节的文化和认同的意义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不断强化。E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圣诞节相比,但正在不断扩大影响。14下面选项不属于“春节新变化”的一项是( )(3分)A各国政要发表对于春节的祝福。B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C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全球华人过年的主流形式。D春节开始在华人社区之外产生影响。15从全文来看,春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的关切”的原因有哪些?(4分) _ 16结合文意,概述应如何解决春节面临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4分) _ 四、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