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5600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考点:,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 2、蒋介石: 3、标志:,1931年9月18日,不抵抗政策,局部抗战的开始,根本原因?,2、经过:,_,_为了_,发动“兵谏” ,扣押了 ,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又叫“_”。,1、背景:,蒋介石,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双十二事变,一、西安事变,3、结果:,和平解决,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 无论任何派别

2、、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4、意义:,1、西安事变最终能以和平解决的方式落下帷幕,其关键因素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B 国民党有关人士的努力 C 蒋介石抗日态度的根本转变 D 张、杨发动“兵谏”的初衷,A,灵活运用,2、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 应对蒋介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 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D,3、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但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却不主张杀他,而主张和平解决。这充分说明:

3、A、共产党人心胸宽广,不与蒋介石斤斤计较 B、中国共产党软弱无能 C、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完全放弃了自己的阶级利益,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 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5、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A全国人民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国民党 D日本侵略者,6、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都有利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A B C D,材料一 “

4、作为军人,按军法来说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我没做错!我为了爱国、为了救中国,我一定要让蒋(介石)委员长了解,抗日为何重要。” -张学良 材料二 事变发生后中共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1、根据材料一,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共有关西安事变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考点:,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知道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

5、残暴的侵略本质。,1、时间: , 2、地点: 。 2、影响:七七事变标志 。 标志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全民族抗战开始,考点1:七七事变,又叫: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1、哪一个主题表达了抗日战争这一历史大事: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历史转折,近代开始,灵活运用,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于: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3、1937年,这座桥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来临。此桥是 A赵州桥 B卢沟桥 C泸定桥 D金水桥,4、2005年5月16日,90多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

6、太郎, 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 跪谢罪。(见右图) 这个地方是 A卢沟桥B柳条湖 C汀泗桥D泸定桥,考点2: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人。,30多万,1、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右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灵活运用,2、长期以来,日本右翼教科书意图歪曲侵华史实。以下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血染卢沟桥 D南京大屠杀,3、200

7、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主题为“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和平”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这是为了让人们铭记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考点:,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知道聂耳、徐悲鸿、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指挥者是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指挥者是 。,百团大战,彭德怀,共产党敌后战场抵抗,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

8、唱,愚公移山 奔马图,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抗战时期,全民抗战时期,考点2:,灵活运用,1、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 辽沈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灵活运用,2、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忻口战役,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9、军的重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灵活运用,5、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6、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的故事都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一时期是:,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十年内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1、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毛泽东作政

10、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领导人民打败 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 3.确定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4.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考点1:中共七大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 2.国际意义:,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灵活运用,2、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11、战线,3、甲午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事隔50年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 A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武器是否先进,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马关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国的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A B C D,5、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日本割占,长达 A100年 B80年 C60年 D50年,6、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

12、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某班出了一期黑板报,板报设计如下: 抗日战争中的标志性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日本无条件投降,19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回答下列问题: 、这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战争,、写出这两次侵略战争的最终结果和出现这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 。,侵华战争:中国胜利,主要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历史各产生了什么最深刻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侵华战争中国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