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25500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6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整理.ppt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第一章,1,1.1938 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 为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 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 5.1997 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 章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

2、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战略,关于思想方法和 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 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内容 (1).实

3、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 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 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3).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之上,坚持民族 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 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策时的坚定决心和信 念。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地位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4、、方法,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既贯穿 于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 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 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 为什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2,学 海 无 涯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发展 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 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 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

6、展了毛泽东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 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 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 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

7、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 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 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 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 国特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和地位 详见书 P26 第二段P27 第二段 第二章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占支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

8、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3,学 海 无 涯 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 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 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9、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前途、领导力量,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 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简答题)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10、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垄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 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 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 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简答题)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的。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里,

11、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 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 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 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 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 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 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 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

12、获得 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而不能像俄国那样通过 攻打并占领中心城市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的特殊,4,学 海 无 涯 国情决定的。党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 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政权,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是众多 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 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 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们革命愿望强烈,加之

13、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 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 了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 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 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1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 (简答题)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 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 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

14、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 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 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 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 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两个转变”: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

15、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 主义国家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三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化”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了解) 详见书 P73书 P74 第二段(第四)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解) 详见书 P74(第一)书 P78(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简答题),5,学 海 无 涯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革命的

16、目的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 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 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 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等过渡形式。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 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在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 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 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其进行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