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5490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43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68编号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犯 罪 心 理 学课 程 案 例犯 罪 心 理 学课 程 案 例 案例 1【女性犯罪心理】案例 1【女性犯罪心理】 一、基本案情 一、基本案情 小苏,某公司研发部小组长,年龄 30 岁。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 深得老师的喜爱。她和女同学的关系比较好,很少和男同学交往,有较强的自尊 心,她很渴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她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名初中 教师。父母在其小学四年级(10 岁)时,因父亲外遇而离婚,此后由母亲一人 独自抚养长大。她是父亲在其 39 岁时才得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她过着公主般 的生活,得到了全家人的关心和宠爱,性格比较外向、乐观开朗。但父母离婚后 变得比较不爱和

2、人交往,学习更加的刻苦希望给母亲一丝安慰。母亲在离婚后情 绪比较低沉,常常对她面前埋怨她的父亲。父母离婚三年后小苏的父亲再婚,她 母亲知道消息后吃安明药自杀,但因被邻居即时发现而送进医院。当时她很憎恨 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父亲对婚姻的不忠而带来的、痛恨破坏自 己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同时也埋怨母亲的不坚强。母亲的自杀给她留下了很大的 阴影和冲击。她暗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女强人,不去依靠任何男人自 己保护自己。在那之后在家中她变得特别的懂事和成熟,她体晾母亲、在家中尽 量承担着家务。父亲在离婚后对她关心较少。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努力做让 母亲骄傲的女儿不让她多担心。23 岁大

3、学毕业后回到昆明在一家公司做研发工 作,因她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26 岁时看着身边的女性朋友一个个的成家,而自己却还孤身一人,母亲也 经常催促她。在好朋友的介绍下和一名公务员进行交往,但在交往半年后因性格 不和而分手。在分手之后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到了工作中,她因工作成绩突出而 升职为研发部的小组长。以此同时公司研发部引进了一名新的部长,在看到新部 长(张宇)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 她潜意识中对父亲压抑的爱被唤 醒了。小苏对张宇产生了说不清的爱慕之情,从此她一直关注着张宇。她知道他 已经结婚,自己和他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不断的交往,她发现自己对张宇的爱越 来越深。小苏

4、成了张宇的情人,她开始扮演起了自己最讨厌和不能认同的角色 2 第三者。小苏的内心不停地做着激烈的斗争,她想要离开张宇,但又放不下这 份感情。她痛恨自己这样子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生活就这样继续,在和张宇一起 的第四年开始。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迫于现实的压力她去做了人流。从医院回来 的那一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里哭了整整一天。她想清楚了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 她必须和张宇说清楚。她不愿自己也变成像母亲一样可怜的女人,于是一个星期 后她和张宇见面要求他和自己的妻子离婚。张宇如果不答应,她就要告诉他妻子 他们之间的一切让他也付出代价。 听了小苏的话, 张宇打了小苏一耳关后门离去。 此时的小苏真的绝望了,她真的不

5、清楚这样的一个男人还有什么值得自己去爱 的,她那可怜的孩子没能到世界上看上一眼就被杀死,而张宇在伤害自己之后凭 什么还能和妻子幸福的生活。这真的不公平,她要为自己的孩子报仇。2005 年 下午 3 点她以推销面膜为借口进入了张宇家,趁李卉(张宇的妻子)不注意,用 围巾套住李卉的颈部,致使其呼吸困难。就在此时,张宇四岁的孩子从游戏房里 出来, 在小苏和孩子眼神对视的那一刻她彻底醒悟了。 她放开了自己手中的围巾, 冲出了张宇家。她在路上不停的流着泪,走了两个小时后她到警察局自首。2005 年,小苏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四年。 二、思考问题二、思考问题 根据本案例,从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各阶段心理状态进行

6、分析。 三、犯罪心理分析三、犯罪心理分析 (一)个体犯罪心理结构 1. 在本案例中小苏强烈、畸变的需要是其实施犯罪的主要内驱力,在其童 年期时父亲因外遇而离婚、随之母亲的自杀,让她在失去了父爱的同时给她心理 下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和创伤。 母亲在离婚后的绝望让她对男人产生了强烈的不信 任感,但直至长大在她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极度的渴望着父爱,希望得到宠爱和呵 护的小女孩存在着。但她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经历又让她不敢轻易的相信男人,她 对爱有强烈需要和占有欲。直至和自己父亲相似的在张宇出现时,压抑的对父爱 的需要被唤醒。于是她做了张宇的情人,以期望得到像父亲一样的爱。小苏把对 父亲爱的需要与对恋人之间爱的需

7、要混淆致使她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男人, 而使 其在身理和心理上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然而为平复这种伤害而进行的报复,又 让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 2. 在本例中小苏存在歪曲的自我意识,个体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在本案例中小苏对自我认识中自己的心理特点没有正确的认 识以致她混淆了自己对父爱的需要与恋人之间爱的需要;在自我体验方面她对自 己的情感体验存在着歪曲的认识;在自我监控方面她的意志监控比较薄弱,因而 在面对伤害时极大的受到了情绪的影响,从而在一怒之下犯了罪。 3. 在本例中小苏有着消极的性格特征,小苏的家庭环境让她具有了强烈的 好胜心和占有欲, 同时对自己当别人家庭

8、的第三者在其心理对自己是讨厌和鄙视 的。在她进行犯罪是她受了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最痛的苦,她亲手扼杀掉自己孩子 的生命, 却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 而那个伤害她的男人却还能家庭和睦的生活, 而自己却一无所有,她是愤怒、埋怨、憎恨隐没了理智 4. 在本案例中小苏的犯罪动机是相当明确的,她要让伤害自己和孩子的人 付出代价。既然自己在受伤后仍得不到爱和幸福,那么伤害自己的人又凭什么可 以得到幸福,她要让张宇也失去幸福和让他痛苦。 5. 在本案例中小苏有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智能, 她了解到女人爱美的心理, 因而她假装自己是推销面膜的人。 从而可以让她比较容易的进入张宇家对李卉进 行杀害。 (二)犯罪心理状态

9、: 1. 发生犯罪前的心理状态:在小苏进行犯罪前, 她经历了最痛苦和残忍的事 件-打掉自己的孩子。从医院回来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里哭了整整一天,在她伤 心难过和痛苦的过程中。她也想到了自己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来弥补自己的伤 害,所以她才会在和张宇见面时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张宇不履行的结果。 小苏在强烈刺激的影响下,已经想好了自认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2. 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小苏进入张宇家在对其妻进行杀害时,她内心 的痛苦和愤怒之情应该是得到一些缓解的。因为她知道这对张宇的伤害有多大, 但在和张宇四岁的孩子眼神对视后,她停止了对李卉的杀害,因为天真可爱的孩 子让小苏想到了自己可怜的孩子和

10、自己不幸福的童年。 她内心的良知和理智掩盖 了报复所带给自己的愉悦和痛快。 3. 发生犯罪后的心理状态:在冲出张宇家后,独自走在路上在其内心中可 怜着自己,她知道自己犯了罪但她又不想承认。她内心中做着激励的斗争,最后 4 她彻底的觉悟了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能减少惩罚,所以她选择了自首。 小苏之所以会犯罪和她的家庭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孩子最早的经验从父 母那里习得。和谐和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 对孩子的认知和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苏在十岁时父母离婚,这让她对父爱存 在着缺失。她对父爱很渴望,但母亲离婚后的绝望和对父亲不停的埋怨让她不敢 相信男人。 这两者在

11、她的心理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 通常在婚姻分离的家庭中, 自己问题缠身的父母为了获得的孩子的同情和支持,会与配偶竞争,从而倾向于 贬低对方的价值。在本案例中小苏的母亲就是这样做,她不知道自己对丈夫的不 停埋怨和自己不正确的婚姻观对自己孩子的影响。 同时小苏早期不幸的童年经验 对小苏得犯罪也有重要的影响。致使小苏在学生时代很少和男生交往,不太会处 理两性之间的交往。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小苏对于事情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化, 她因为父母的关系对男人信任的看法存在着 绝对化。小苏面对强烈的刺激时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以上所述是致使她 犯罪的主要原因,但最后她停止了了对

12、李卉的杀害并主动自首。这也说明她本身 的良知和理智还是存在的,并没有让仇恨彻底地蒙蔽了双眼。 案例 2【女性犯罪心理】 案例 2【女性犯罪心理】 一、基本案情一、基本案情 冯朵(化名)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这名声音柔弱、神态悲伤的中 年女囚,曾是一位温柔善良的贤妻良母,连她自己都没想到,深爱多年的丈夫会 死在她的手下。 冯朵和她的丈夫是村里“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小时候,男孩子背着冯朵上 学放学,像是一对兄妹。男孩子长到成年,离开了乡村外出打工,却因参与走私 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冯朵不听别人劝说,一心要等心爱的人回来。六年后,浪 子回头。久别重逢的一对恋人义无反顾地结成夫妻。刚结婚的日子

13、,生活特别艰 难,还欠下了不少债务。男人靠着做根雕的生意带着妻子到处挣钱,根雕生意给 他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回乡后, 他们第一件事就是还债, 紧接着就盖房子。 后来,日子越过越好了,冯朵的丈夫在外面承包起建筑工程,在家乡给冯朵开了 一家猪行叫她打理。 5 “头几年的日子真好啊,人们都羡慕我们有福气,他特别有本事,一般人处 理不好的事情只要找他都能摆平;我呢,是人家嘴里有名的贤惠女人,我们夫妻 俩从来不拌嘴。 ”然而,这样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太久,冯朵说:“我们是好不容 易走到一起的患难夫妻,可是没想到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不知从何时起, 冯朵开始不断地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起初,她不相信,可

14、是后来,丈夫连续几个 月不再交给她工资,这种变化让她陷入恐惧。 忍气吞声了六个月之后,冯朵遭遇了无法想象的局面。在她的逼问下,丈夫 不但承认了有婚外情,而且第三者已经怀孕八个月了,并且腹中是个男孩!而冯 朵只带给丈夫一个女儿。 她决定让步 : “你想要男孩?那我把她接来把孩子生了, 然后你让她走。 ”丈夫没好气地说 : “人心都是肉长的。 ” “我的心不是肉长的吗? 你把我放在什么地方了呢?”冯朵气愤地说着,骂起了那个女人。没想到,从来 没碰过她一根手指头的丈夫竟然打了她一耳光。 这一记耳光, 让冯朵彻底崩溃了, 她的脑子一片空白:“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是我一手捧起来的,我也能一手 把你拉下

15、去!我不想跟你过了, 我跟你拼了!” 她抓起一把水果刀就奔向了丈夫, 瞬间,丈夫已经捂着鲜血淋漓的腹部跑出了家门求救,她这时才清醒过来 二、思考问题二、思考问题 通过本案分析女性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犯罪心理特征。 三、问题分析三、问题分析 本案充分体现了女性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一)犯罪心理产生原因 女性由于先天的心理特点, 社会角色被定位为弱势群体买衣服与强势群体的 男性,这种教育观念使得女性形成了较顽固的依附心理。尤其是我国受几千年的 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 种衣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一方面容易产生畸形的婚 恋观,为了

16、所谓的爱不惜付出一切,听从对方摆布,认为为了所爱的人犯罪也是 值得的;当得不到爱时,生活可能彻底垮塌进而疯狂地报复,毁灭了别人也毁灭 了自己。 (二)犯罪心理特征 1.个性心理特征 6 需要。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高层次的需要 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基础上的。某些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 度的影响, 需要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性需要方面, 贪图物质享受, 精神需要较少, 并且通常较低级。 其次是不正确婚恋观产生的情感需要, 女性大都需要情感寄托, 爱情、婚姻在她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有些女性就是因为不正确的婚恋 观导致了行为的偏执,为了维护自己的情感需要走上犯罪道路的。最后是自尊和 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如果实现这种需要的手段不当就会导致犯罪行为,如高知女 性的职务犯罪、少女为面子而实施的故意伤害等。 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发女性犯罪 的需要主要是物欲和情欲。女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由虚荣心、享乐主 义引起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