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5447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15编号劳动经济学 杨河清 课后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 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 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 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

2、5 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 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 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

3、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 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 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 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2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

4、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 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 生产规模、 (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3)企业利润量、 (4)工资变化、 (5)其他要素价格、 (6) 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 : (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 (2)国家经济体制、 (3)产业结构状况、 (4) 科学技术进步、 (6)对外开放程度、 (7)相应的市场环境、 (8)政府政策等。 9、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答: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

5、生产既定的产品产 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 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课后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答案: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讲,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 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讲,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力愿 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 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 的;二是劳动力供给主

6、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二、市场环境的假设。三、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 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 雇用习惯等。 4、何谓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案: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 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 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

7、高的商品必然 3 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5、何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 答案: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 种组合与 B 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 此时, A,B 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 A 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 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 答案: 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答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他表明, 在某一

8、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 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属构成、子女年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的影响。 (1) 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 (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 动参与率越高。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会因丈夫事业等原因导致基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够 得到的市场工资率也下降。月到这种情况,如果(1)的效果强,随着丈夫的收入减少,妻子为 弥补收入不足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所以劳动力供给量增加。相反,如果(2)的效果强,则随着 妻子工资下降,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力

9、供给量也减少。 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 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 答案: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 总量的制约,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构成劳动 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部分,该部分人口数量与全部 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 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则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 (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

10、的变动。 9、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答案: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认可参与市场性劳动 的程度。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 4 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 第三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古典均衡的概念? 答案: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 或能力。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 2、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 答案: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

11、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 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 答案: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 (一)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 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二)供不应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 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 到充足的求业人员。(三)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 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

12、2)社会 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4、分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形成的原因。 答案: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所谓均衡工资就是 在此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处于量的相等状态,高于这一工资水平,劳动力的供给欲 望会变得十分强烈,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会有明显的增加。 5、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有哪些影响。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充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 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

13、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 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三)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5 均衡的破坏也可能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造成的,供求双方的变化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在 同向变化时又有变化幅度相同与相异两种情况,在变化幅度相异时,还有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 大于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以及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两种情况。 6、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答案:主要有三个原因:(1)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 已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 能在劳动力市场

14、上充分发挥作用。(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 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 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7、试分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 答案:劳动力短缺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 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这种情形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短缺是一种常见 的现象。这是因为,从劳动力需求方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 支配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是冲动,而这种扩大规模的冲动就引起扩大劳动力需

15、求 的冲动,劳动力需求冲动表现在企业在向上级单位争取用工指标的行动中,使劳动力需求在劳 动力市场上处于长边的位置。 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给是长边,劳动力初始 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劳动力过剩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给。 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 就是显性失业。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有: (1)预算软约束下劳动投入数量冲动引起的工资率大 于劳动边际生产率;(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囤积;(3)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 动力的盲目流入;(4)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富余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5)企业目 标

16、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不降,不仅低于追求规模增长的企业的 劳动力需求量,也低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 8、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1)组织的稳定。(2)组织的惰性。(3)组织调整的成本。 9、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答案: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一)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1)员工一般享有较 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 雇员工。(2)过去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很激烈,现在与过去相比,则已处于不完全竞争 6 状态。(3)从历史上看,社会意识形态对西方劳动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二)内部劳动力市 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三)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 (1) 人事、 劳动管理上的规则。 (2) 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3)教育、培训的规则。(4)劳动关系的规则。(四)雇用 调整。 第四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劳动力时间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劳动时间分别对劳动力的供求有什么影响? 答案 : 劳动时间有出勤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时间、公休时间、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