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3496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53编号第三讲汉代文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汉代文学,第一章、史记和汉书,第一节、汉代文学概述,一、时代与文化背景: (一)中国封建统治史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二)汉代的政治文化思想: 1、百家争鸣,推行黄老。 2、儒术为主,杂霸而治。,太子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二、汉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一)风格宏阔豪迈,折射时代精神。 (二)文章由散入骈,辞赋兴盛。 (三)叙事诗文学,尤其是叙事诗的兴盛。 (四)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 三、汉代主要的文学成就: (一)实用主义政论文的成熟和繁荣。 (二)

2、辞赋的兴起与流行。 (三)汉代乐府诗歌创作的兴盛。 (四)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第二节、史记和司马迁,一、司马迁生平: (一)出身史学世家,自幼师从大家,博学多才。 (二)青年时期四方漫游,扈跸巡行,博闻广识,开阔胸襟。 (三)任太史令、继承父亲修史遗志。 (四)李陵之变,身残志坚,发奋著史。,二、史记的体例: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十二本纪(帝王的言行政绩 ) 三十世家(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 七十列传(重要人物传记 ) 十表(列表简叙世系、人物和史事 ) 八书(述制度发展,如礼乐、天文、兵律、经济、水利、地理等),共130篇。,后世诸史之列传,多借史以传人;史记列传,惟借人以明史。故与

3、社会无大关系之人,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凡与社会各部分有关系之事业,皆有传为之代表。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 梁启超,三、史记的进步思想: (一)进步的历史观。 1、一定程度冲破天命论,强调人推动历史的力量。 2、重视经济物质利益对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作用。 3、不以贵贱论人,肯定农民起义和抗暴斗争,并为一批地位低下的人物立传。 (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人道主义精神的颂扬。 (三)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不虚美、不隐恶,公正客观的记录和评价历史人物。,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

4、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史记孝文本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史记货殖列传,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5、 史记吕太后本纪,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四、史记的文学成就: (一)人物形象塑造: 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的典型事件,来突出主要成就和精神风貌。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 项羽: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2、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3、场面描写,在矛盾冲突和互相映衬中,展现人物

6、性格。 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去活化人物形象 。 5、史料的强化、淡化,取舍或转移。 6、用互见法、对比法来丰富人物形象。,(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史记李斯列传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

7、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上,拔剑切而啖之。 史记项羽本纪,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 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史记刺客列传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

8、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史记高祖本纪,“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史记高祖本纪 “彼可取而代也!”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二)叙事艺术: 1、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角度。将论赞和叙事分开,褒贬含而不露。 2、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9、的曲折情节。 3、善于剪裁、分合,详略得当,注重事件的起因,以及推动人物命运发展的关键情节。,项羽本纪: 1.楚军崛起 2.巨鹿之战 3.鸿门宴 4.西屠咸阳 5.垓下之围,成功因素,失败因素,结局,第三节、班固和汉书,一、班固生平与创作动机: (一)出身儒学、史学世家,博学多才,思想正统。 (二)继承父志,编撰汉书,由私撰转而官修。 (三)随征匈奴,因窦宪罪受株连入狱而死。 二、汉书的体例: 十二本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共载230年历史。 其中“表”为班昭续写,“天文志”由马续补作。,三、汉书的史学地位: (一) 开创了正史体例: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后世正史沿

10、袭。 (二)确立了书志体,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 地理志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 艺文志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学术文化史大纲。 食货志记述从东汉以前的农政、钱法,是研究西汉经济史的重要史料。 沟洫志系统介绍了秦汉水利建设方面的成就。,四、汉书的史学思想: (一)宣扬封建正统观的同时,能据事直书,不掩史实: (二)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史观: (三)等级观念,宣扬人性分为“三品”的唯心观点: 汉书古今人表把伏羲氏到秦二世的各色人等人为地分为三品,分别为“上智”、“中人”、“愚人”,每品又分三等。,“凡汉书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民,赞 篇章。” 文心雕龙汉书叙

11、传下,“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汉书司马迁传赞,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 汉书天文志,五、汉书的艺术特色: (一)感情渗透较少,以但刻画人物笔法精确,材料详实: (二)叙事谨严细密,重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语言整饬典雅、准确精密,有骈俪化倾向,重视藻饰,多用典故与修辞。,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

12、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 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 汉书朱买臣传,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唐刘知几史通,“迁文直而事露,固文赡而事详。” 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

13、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汉书苏武传,第四节、汉代辞赋,一、辞赋的含义:,“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咸有恻隐古诗之意。” 班固汉书艺文志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陆机文赋 “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刘熙载艺概,辞赋,是以华美富

14、丽的文字来写物、叙事、抒情,以达颂美或讽喻目的的有韵文体。,二、赋的起源和发展: (一)荀子的赋篇: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二)楚辞:对汉赋形成影响最大 (三)汉代的赋: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 吊屈原赋、子虚赋、刺世疾邪赋 (四)六朝的骈赋:又称“俳赋” 洛神赋、思旧赋、别赋 (五)唐宋时代的律赋和文赋: 阿房宫赋、秋声赋、前赤壁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

15、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 荀子赋篇,三、辞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大多有韵,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借景(物)言情。,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洛神赋,四、汉赋

16、的发展和主要作家、作品: (一)汉赋形成期,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过渡。 1、文体特点: (1)从楚辞脱胎而来的,体制和风格都很接近,如辞藻华美,反复铺陈,设喻问答,多用“兮”字,分为序、正文和“讯”、“乱”等。 (2)表现手法上,常用楚辞“香草美人”式比喻。 (3)思想内容上侧重写怀才不遇,身世之感,但与楚辞相比,缺少激越的感情。 2、重要的作家作品: (1)贾谊: 吊屈原赋、鵩鸟赋 (2)淮南小山: 招隐士 (3)司马相如:长门赋,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 贾谊吊屈原赋(节选),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司马相如长门赋,(二)汉赋的全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