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3415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张堂田,第一部份:畜与畜产品,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年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猪肉产量4615万吨,增长7.6%;牛肉产量610万吨,下降0.5%;羊肉产量376 万吨,下降1.8%。生猪年末存栏46264万头,增长5.2%;生猪出栏60960万头,增长7.9%。牛奶产量3651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 2638万吨,增长4.3%。 无论是肉类总产量、各畜种肉产量、禽蛋产量还是人均产量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

2、态势。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倍数的排序:牛肉 兔肉 羊肉 猪肉 禽肉 禽蛋。,2008年上半年中国畜产品产量,肉类:3515万吨;同比 3.2%。 奶类:1915万吨;同比 11.5 %; 其中:牛奶 1860万吨,同比 12.1 %。 禽蛋:1340万吨;同比 6.4 %。 禽肉:785万吨;同比 8.2 %。 牛羊肉:500万吨;同比 -0.1 %。 饲料: 5900万吨,同比 11.2 %。,2008年上半年中国畜禽存栏和出栏,生猪:上半年存栏4.71亿头, 同比9.4 %; 出栏2.88亿头,同比2.1 %; 家禽:上半年存栏50亿只,同比 2.0%; 出栏53亿只,同比 8.2 %; 肉

3、羊:上半年出栏1.3亿头;同比 -2.0 %; 肉牛:上半年出栏0.2155亿头,同比 -1.3 %。 奶牛:上半年存栏0.1435亿头,同比 8.3 %,2005年中国畜禽存栏占世界比重,鸡:26.2%; 猪:50.9%; 牛:8.5%; 马:13.9%; 绵羊:15.8%; 山羊:24.2%; 鸭:69.2%; 鹅:66.7%; 兔:36.9%; 驴骡:49.5%.,2005年中国畜禽产量占世界比重,鸡肉:14.5%; 猪肉:48.9%; 牛肉:11.3%; 马肉:13.9%; 绵羊肉:28.6%; 山羊肉:42.2%; 鸭肉:68.1%; 鹅肉:93.6%; 兔肉:43%; 驴骡肉:51

4、.5%; 禽蛋:44.5%,第二部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自1970年以来30年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至2004年已经达到34.54%。但是,在近5年内增长趋于平缓。 种植业:51.4%,养殖业34.6%,其他为渔业和林业。,第三部份:畜种结构,中国畜种结构的变化较大:猪肉比重经历了一个提高再降低的过程,猪肉比重基本保持在66%左右。而禽肉比重的变化则正好相反,经历了一个降低再提高的过程,比重为19.33%。而牛肉和羊肉的比重则有所提高,但是仍然远低于猪肉和禽肉,2002年的牛肉和羊肉比重都小于10%。2002年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的产量合计占肉类总产量的98.53

5、%。,2002年的世界食草家畜牛和羊产量的比重为29.59%,而中国的比重仅为13.23%。与世界畜牧业生产的畜种结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存在着一方面是食粮畜禽数量偏高,市场基本饱和,价格波动频繁;另一方面是食草家畜多年来价格一直坚挺,但生产潜力并没得到充分挖掘,大量作物秸秆闲置就是证明。因此,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结束、买方市场的到来,目前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市场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第四部份:与世界畜产品产量的比较,我国的肉总产量、猪肉产量、羊肉产量、兔肉产量、禽蛋产量、蜂蜜产量都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牛肉和禽肉还低于

6、世界平均水平。 其中猪肉、禽蛋已经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所有畜种产量都位于世界前茅,其中猪肉产量和禽蛋产量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名列第一;蜂蜜产量和羊肉产量20世纪80年代开始名列第一;肉类总产量和兔类产量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名列第一。截止到2005年,毛、禽肉、鸡肉产量位于第二名,牛肉产量第三名。,我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畜产品产量比重在40年间的变化可以得到结论:在世界大环境中,我国牛肉生产和羊肉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鹅肉、鸭肉、猪肉、兔肉和禽蛋产量在世界的比重都超过40%,分别达到93.20%、68.17%、48.86%、43.02%和41.09%。,第五部份:畜产品市场与消费,表面上

7、看我国的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而实际上广大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仍然很低,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市场处于暂时性的相对饱和状态。,第六部份:未来发展目标,一、总量 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为保障合理的食物摄入量,人均每年主要食物摄入量为:口粮155公斤,豆类13公斤,蔬菜147公斤,水果38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9公斤,肉类28公斤,蛋类15公斤,奶类16公斤,水产品16公斤。实际上我国1992人均肉类产量已经超过28公斤,人均禽蛋产量1996年已经超过15公斤。 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畜产品生产仍有较大潜力。,主要畜产品产量预测:综合

8、考虑畜禽生产能力、饲料供应、畜牧业科技进步等因素,今后我国肉、蛋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不困难,但由于受消费需求因素的制约,肉类及禽蛋的增长幅度将呈稳中有降的态势;羊毛生产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优质毛比重,总量保持小幅增长;奶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由此拉动奶类生产进一步高速增长。 预计2005-2015年,我国肉类增长率将为2.5%,2015年肉类产量将达到9012万吨。肉类结构比例将进一步优化,猪肉、牛羊肉与禽肉比重2015年为62%、15%、22%。,二、结构调整,1、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 为此我国特别将肉牛和肉羊设为优先发展的畜牧产品。稳

9、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主攻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以优质肉羊为父本,以中原及南方地区低产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羊生产。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符合市场行情的以食草家畜为主体的畜种结构。同时,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大力扩大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地区和范围,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来源。,2、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应当强化良种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实

10、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3、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市场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模化饲养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市场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规模饲养基地就是一处市场。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4、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买方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

11、席之地,必须有其独到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5、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植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扩张。以开发生产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植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

12、、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贸工牧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进程。,6、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 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独立产业。 到2015年,我国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第七部分:中国畜牧业区域基本分布1.牧区畜牧业:中国有12个省区的119个县(旗)是牧业地区,这些牧业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5个省区,天然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75以上。牧区经营的牲畜以绵山羊、牛(包括黄牛、

13、牦牛)、马和骆驼为主。,2.农区畜牧业: 农区是指中国牧区、半农半牧区以外的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地区,拥有全国95以上的农业人口和90以上的耕地,尤其以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包括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北京、天津及上海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农牧交错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甘肃、宁夏6个省、自治区的一部分。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和各种家禽,以舍饲为主,是中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3.半农半牧区畜牧业: 半农半牧区介于农区和牧区之间,自然形成一个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它以

14、大兴安岭斜向内蒙古高原的南侧,连接黄土高原,再斜向康藏高原的东侧。这一地区兼有农区和牧区的某些特点,既有一定的天然草场,又有相当数量的耕地;既放牧较多的牛、羊等牲畜,又饲养一定数量的猪、禽;在收入上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有相当比重。,4.城市郊区畜牧业: 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城市经济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城市郊区畜牧业主要是为城市提供新鲜的乳、蛋、肉等畜产品,一般以饲养奶牛、肉鸡或养猪为主。,第八部分:畜种区域化布局,、生猪产业带: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渝、鄂、湘、赣、苏、浙、皖)2001年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华北地区(冀、鲁、豫)

15、占21.6%,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潜力大,正在形成养猪新区。,、肉牛肉羊产业带:主要是在以黄河、淮河平原为中心的的中原肉牛带,2005年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4省的肉牛产量占全国的49%,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牛带,肉牛产量占全国的20%。,、肉羊产业带主要的新疆和内蒙古占全国肉羊产量的25%,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和安徽5省农区肉羊产量占全国的45%。 、奶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大中城市郊区。2001年黑龙江牛奶产量192.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7.1%;其次是河北119.3万吨、内蒙古109万吨、山东90.4万吨、新疆87.8万吨、陕西69.5万吨和山西40.4

16、万吨。,、家禽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山东、广东为最大,两省2001年禽肉产量占全国的25%,江苏、吉林、辽宁、河北和安徽占33%。 、禽蛋集中在长江以北,山东、河北、河南为最多,2001年3省产量占全国的44%。江苏、辽宁、安徽、湖北和四川5省禽蛋产量658.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8%。,第九部分:中国畜牧产品进出口,、2005年中国畜产品国际贸易 2005年中国畜 产品贸易总额 78.31 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 8.48。其中出口额 36 . 04亿美元 , 增长12 . 99 ; 进口额42 . 27 亿美 元 , 增长4 . 91 。 贸易逆差6 . 23亿美 元,下降25.83;逆差 产品主要是动物 毛、动物生皮和乳品。,2005 年贸易额排在前 4 位的产品类别依次是动物毛、动物生皮、家禽产品和生猪产品,贸易额和占贸易总 额的比重分别为 :动物毛 14 . 08亿美元 ,占17.97;动物生皮13 .19亿美元,占 16 . 85 ;家禽产品12 . 7亿美元 ,占16 .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