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5234440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复习07机械运动速度 课件(含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力和运动,课时 07机械运动 速度,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米,1.长度的测量,m,103,10,102,103,106,109,刻度尺,分度值,量程,零刻度线,垂直,分度值,单位,数值,60,2.时间的测量,3600,测量值,3.误差,真实值,平均值,不可,可以,考点二机械运动,位置,1.参照物,静止,标准,对象本身,参照物,2.速度,快慢,v,时间,路程,m/s,米每秒,3.6,3 108,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物体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纵横/ 误差与错误的比较,例1 (1)如图7-1甲、乙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刻度尺的

2、分度值是,铅笔的长度是cm;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是cm。图(选填“甲”或“乙”)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2)用停表测量校运动会上女子1500 m比赛成绩,如图丙所示,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 。,1 cm,图7-1,【点拨】 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用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被测物体的长度了。,1 mm,4.60,4.6,乙,5 min 37.5 s,例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13 cm,26.12 cm,26.10 cm,26.31 cm,该物理课

3、本的长度应 为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26.12 cm,变式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每层楼高约32。 (2)课桌高度大约70。 (3)一张纸厚度约75。,dm,cm,m,变式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m、12.35 cm、12.37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 cmB.12.355 cm C.12.35 cmD.12.36 cm,D,例3 2018玉林 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7-2所示。对接

4、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 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图7-2,答案B 解析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例4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D,变式1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

5、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B,变式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就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因此兔子和乌龟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

6、都是运动的,D,例5 如图7-3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甲与乙B.甲与丙 C.丙与丁D.乙与丙,图7-3,D,例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7-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图7-4,答案D 解析 通过题图可以看出,小华做变速运动,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在前2 s内,小华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所以前2 s内小华跑得快,故C错误;全程两人所用的时间均为8 s

7、,则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归纳总结】 匀速直线运动s-t、v-t图像的理解,变式2017济宁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7-5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以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 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图7-5,答案C,例小明利用如图7-6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时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需要测量的

8、物理量是 和。 (2)斜面应选择较(选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 (3)图中BC段的路程sBC=cm,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3 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图7-6,小,小车运动的路程,所用的时间,40,0.2,(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小车通过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上半程AB段的平均速度。 (6)小车通过全程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 (7)小车通过全程AC段做的是(选填“匀速”“减速”或“加速”)运动。,小于,大于,加速,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