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19150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 行)环境保护部2017年12月目录前言61 总则71.1 工作定位71.2 适用范围71.3 术语和定义71.4 基本原则81.5 规范性引用文件92 主要任务与技术路线122.1 主要任务122.2 技术路线143 生态保护红线153.1 工作要求153.2 生态评价153.3 生态空间识别153.4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4 环境质量底线164.1 工作要求164.2 水环境质量底线164.3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194.4 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底线225 资源利用上线245.1 工作要求245.2 水资源利用上线2

2、45.3 土地资源利用上线255.4 能源利用上线255.5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及管控266 环境管控单元266.1 工作要求266.2 环境管控单元划定276.3 环境管控单元分类277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287.1 工作要求287.2 负面清单的编制298 主要成果与要求318.1 工作要求318.2 文本成果要求318.3 图集成果要求328.4 研究报告成果要求328.5 数据共享及应用平台成果要求32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作底图制作要求34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环境模拟评价要点43附录C(规范性附录)大气环境模拟评价要点47附录D(规范性附录)“三线一单”数据共享及应用平台功能要求50前

3、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本技术指南。本指南提出了“三线一单”编制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本指南编制技术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 总则1.

4、1 工作定位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按照环境管控单元编制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通过编制“三线一单”,为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项目环评审批提供硬约束,为其他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空间管控依据,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1.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行政区域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其他区域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可参照执行。1.3 术语和定义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

5、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区域,是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实施严格管控。环境质量底线:指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

6、,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资源利用上线:指按照自然资源资产“只能增值、不能贬值”的原则,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管控,提出的分区域分阶段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上线管控要求。环境管控单元:指集成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区域,衔接行政边界,划定的环境综合管理单元。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指基于环境管控单元,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要求,提出的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

7、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要求。1.4 基本原则加强统筹衔接。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相关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空间规划、战略和规划环评等工作,统筹实施分区环境管控。强化空间管控。集成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环境管控要求,形成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的空间管控体系。突出差别准入。针对不同的环境管控单元,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准入要求,促进精细化管理。实施动态更新。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境保护要求提升、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三线

8、一单”相关管理要求逐步完善、动态更新,原则上更新周期为5年。坚持因地制宜。各地区自然条件、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不一,生态环境管理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各地区应在落实国家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法,合理确定管控单元的空间尺度,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三线一单”。1.5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下列文件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9、见(中发201512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发20152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20166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54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厅字20165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厅字2017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768号)国

10、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办发20158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关于落实实施区域差别化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1619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2205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78号)环境保护部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环环评201695号)环境保护部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

11、2016150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环水体2016186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生态201748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的函(环办污防函2016563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水利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环水体2017142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的函(环办污防函2016107号)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的通知(环发201392号)大气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55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农用地土壤

12、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 农业部令第46号)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HJ13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CH/T 9004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HJ 25.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2 主要任务与技术路线2.1 主要任务系统收集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等基础数据,开展综合分析评价,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确定环境管控单元,提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主要任务包括:(1)开展基础分析

13、,建立工作底图。收集整理基础地理、生态环境、国土开发等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可靠性分析,建立基础数据库。对相关规划、区划、战略环评的宏观要求进行梳理分析。开展自然环境状况、资源能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形势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底图。(2)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识别生态空间。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识别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空间用途分区和管控要求,形成生态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图。(3)确立环境质量底线,测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开展水、大气环境评价,明确各要素空间差异化的环境功能属性,合理确定分区域分阶段的环境质量目标,测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和控制情景,识别需要重点管控的区域,形成水环境质量底线、允许排放量及重点管控区图,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允许排放量及重点管控区图。开展土壤环境评价,合理确定土壤环境安全利用底线目标,形成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底线及土壤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图。(4)确定资源利用上线,明确管控要求。从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改善、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等角度,开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评估,明确水、土地等重点资源开发利用和能源消耗的上线要求,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土地资源重点管控区图,生态用水补给区图(可选),地下水开采重点管控区图(可选)、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图(可选)、其他自然资源重点管控区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