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87959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基础达标】1.武昌起义胜利后,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B1911年11月C1912年1月1日D1912年2月12日2.“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孙中山B.洪秀全C康有为D.毛泽东3.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4.对清朝

2、皇室施加压力,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的是( )A.孙中山 B.冯玉祥 C.袁世凯 D.黎元洪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以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6.下列文献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革命军7.下列事件,发生在1912年的是( )中华民国成立 武昌起义 宣统帝下诏退位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A B C D8.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

3、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成立中国同盟会 公车上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建立兴中会ABC 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共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誓词(1)材料中的“临时大总统”指的是谁?(2)“中华民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成立的?(3)“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叫什么?此文献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能力提升】10.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1)图一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你能说出它的含义吗?(2)图一中有一个当时民众制造

4、的新字,请找出来。并说明它的用意。(3)图二,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阅读下列材料:“袁世凯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1912年1月26日,袁世凯指使北洋军将领段祺瑞等40多人联名向内阁军谘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发出通电,极言局势万分危急,如“政体仍待国会公决”而再迁延不决,即“有兵溃民乱,盗贼蜂起之忧。寰宇糜烂,必无完土,瓜分惨祸,迫在目前”。强硬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不得为“一、二亲贵所尼”,否则将带兵入京。原已心惊胆战的皇族亲贵读到

5、这份通电后,更加丧魂失魄,感到大势已去。1月29、30日清廷御前会议决定“逊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12日清政府公布退位诏书,并宣布退位后“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想一想: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C2.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孙中山,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最终结局和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4.C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

6、题干“1912年2月”“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等信息,可判断“1912年2月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是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故选C。6.B7.C 解析:“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排除含选项,C正确。8.C9.答案:(1)孙中山。(2)1912 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限制了总统的权力,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10.答案:(1)一个士兵把象征着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插在中华民国的版图上,“恭祝中华民国万岁”,讴歌辛亥革命的胜利。(2)用别字“民”代替中华民国的“国”字,意为国家主权在民。(3)变化:从大清帝国的“臣民”变为中华民国的“国民”或“人民”,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1.答案提示:(1)帝国主义的支持;(2)使用两面手段;(3)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