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5946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先秦)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 古 代 文 学 史,总 绪 论,、文学本位; 、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 二、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诗歌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其特点是诗乐舞紧密结合。,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状态; 二、诗经及史传散文、诸子散文等成熟的文学作品已出现, 但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一、由巫到史: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

2、如甲骨文、钟鼎文。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殷商宗教迷信之风大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出现了歌舞娱神的巫和掌文字记录的史这两种专职人员,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二、由于“学在官府”,贵族文学兴起,出现雅、颂之作。 到西周时,巫史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保存到今天的文献资料有诗经中大雅、周颂中的部分诗歌,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十多篇和周易中的部分爻辞。相传制礼作乐的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伟人。反映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生活的著作主要是诗经中的小雅、国风与国语、左传。,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士”阶层从春秋末期形成,战国时代的

3、士人不仅在学术领域里各张一帜,各树一党,各倡一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也都各扶一主,各为一国。表面上是贵族执政,实际上起作用的乃是这些“士”人。学术上有儒、墨、道、法;政治上有合纵、连衡。,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 、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二、原始歌谣和神话。 三、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诗歌和散文。 、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 诗经是不同地域的乐歌总集 ()、楚辞则是

4、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学。,、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主要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 ()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先秦的散文都是不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有一部分写得相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传诵。 先秦的文学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与现实政治、与社会人生有着紧密联系,并由此形成我国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中国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向来不大,这点与西方文学的差别相当明显。,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概念: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5、神话的原始形态是在有文字以前广泛流传在人民口头的神异故事。 二、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三、中国神话的类型: 、有关解释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再造天地与人类。 、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太阳来历、行踪、活动的神话。 、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第二节 中国神话 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关民族来源、祖 黄帝 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 和部落中能人、首领等 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神 话:共工触山、黄帝征 蚩尤、黄炎战

6、阪泉。,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四、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代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一、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以己感物; 、具体、形象的思维; 、情感体验 ; 、隐喻和象征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二、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 、神话历史化,神话发展为仙话,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我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重实

7、际而黜玄想;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不语“怪力乱神”;中国古代历史家注重考信于“六艺”,对神话或不讲,或将其改为人的历史。,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诗经释名。 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四、风、雅、颂: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宋郑樵六经奥论,五、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六、诗经的作者: 七、诗经的流传: 1、鲁、齐、韩、毛四家诗。 2、“今文”诗与“古文”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中。大部分篇章是歌颂周王朝

8、祖先的祭祀乐歌。 二、颂赞诗:分布较广,大部分集中在二“雅”中。 、歌颂周天子、王室祖先、王室将领的叙事性颂赞诗。 、颂德祝福、谀美贵族或赞美人物技艺、品性、仪貌的非叙事性颂赞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三、怨刺诗:多产生在西周末东周初。 、“大雅”中的是王室重臣或上层贵族直刺时政的讽谏之作,重在“刺”。 、“小雅”中的大多是王室各级悒郁不得志的中下级官僚慨叹命运多舛的感伤之作,重在“怨”。 、“国风”中的多是对统治者的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进行的抨击和讽刺。,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四、婚恋诗:绝大部分集中在“国风”中,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其中描写家庭婚姻悲剧的弃妇诗最具社会批

9、判意义。 五、征役诗:散见于“风”、“雅”之中。徭役诗是役夫感叹身世之作。兵役诗大都有重大历史事件做背景。,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 2、“比”即比喻。 3、“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所咏之事或无联系,或有联系,有的还起比的作用。,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三、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 四、整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 1、字法:迭字、联绵词、语气词。 2、句法;四言为主搀以杂言。 3、章法:重章迭唱的复沓形式。,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一、反映

10、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的启迪。 二、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 三、推动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 古代的史官设置和历史记载的出现。 二、先秦时期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三、我国散文的源头是甲骨卜辞。,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四、早期的历史散文尚书: 尚书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献汇编,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总特点是质木古朴,佶屈聱牙。尚书的作品篇幅由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段,带有一定的形象性。运用了语气词

11、,表现了说话人的口吻,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尚书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正在走向成熟。,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五、春秋: “春秋”本为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今本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相传经过孔子修订。春秋记事简略,讲究遣词造句,在记事中表现出思想倾向。后人认为它善于寄寓褒贬,包含“微言大义”,称其“简而有法”。 春秋以后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人们总结历史经验。在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迁中历史散文由官方文献向私人著述发展。,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一、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 1、书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2、作者:左丘明 3、成书时代:战国早期 二、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的起迄年限及主要内容:,第二节

12、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三、 左传的思想倾向: 左传的思想倾向属于儒家,其进步之处为:反映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邦本,民重于天,民重于神,民重于君;揭露荒淫暴虐、“残民”、“困民”的统治者。赞扬有所作为、“恤民”、“用民”的政治家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爱国保民的思想行为。左传的局限是:站在保守的立场上,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维护旧礼制和旧事物。书中也有一些宣扬天道、鬼神、灾异等迷信的内容。,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四、左传的叙事艺术特征: 1、叙事详密精彩,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有完整谨严的结构和布局; 2、善于描写战争,既具体表现战争原因、过程及场面,又注重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寄寓关于战争的

13、进步观点; 3、注意在叙事中写人,刻画了一批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五、左传的记言艺术特征: 1、行文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鞭辟入理; 2、语言简洁含蓄,富于文采。,第三节 国语,一、国语概况: 1、国语是战国初年编定的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史实。 2、其思想较为复杂,表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又反映了维护旧制度、维护周礼的保守倾向,书中带有不少迷信内容。,第三节 国语,二、国语的艺术特色: 1、国语侧重记载与治乱兴亡有关的议论,寄寓历史教训,风格婉而多讽,平实剀切。 2、人物对话风趣生动,情态宛然,有的段落如同讽刺小品。在记言时能通过简洁

14、的叙事,交代前因后果,再现历史人物形象。 3、有的章节增饰加工较多,故事性强,富于传奇色彩。 4、全书材料来源不一,风格亦不一致。,第四节 战国策,一、 战国策概况: 1、战国策的体例: 国别体史书 2、书名:刘向所定。 3、主要内容:,第四节 战国策,二、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面貌。重视士的作用、要求提高士的地位;崇实尚利、进取有为的价值观;重“权借”、尚时势的策略思想;否定传统道德观念,为达目的可以不讲信义,不择手段。战国策思想内容的复杂性:爱民重民的思想、扶危济困的行为以及对统治者的揭露批判。,第四节 战国策,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语言的辩丽恣肆,放言无

15、忌;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通俗浅易; 3、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4、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一、奠定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 1、在记事中表达见解,寄寓爱憎褒贬。 2、秉笔直书的精神。 3、真实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4、对史传文学不同体式的开创。,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二、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影响了古代小说的民族特征。其丰富内容成为后代小说、戏曲取材的宝库。 三、其风格、语言和写作技巧成为后代散文家学习的典范。 备注:除了学习先秦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外,应充分注

16、重其史学价值。,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诸子散文概说: 1、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出现。,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2、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 (1)早期诸子散文,语录体的有论语和老子。 (2)战国中期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文的过渡,文章风格的多样化,质朴严谨的墨子、犀利善辩的孟子、恣肆激诡的庄子。 (3)战国后期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的成熟,荀子和韩非子。 (4)战国末期的论说文,吕氏春秋和李斯。,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3、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1)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 (2)勇于言辩,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的独立人格。 (3)浅显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二、论语,二、论语,1、论语概况: (1)编定: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 (2)体例:语录体 (3)篇数:二十 (4)内容: (5)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