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15846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5(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考纲及解读1、 结合案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点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2、 运用地图,分析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分布、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3、 分析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合实际,列举防治与减灾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解读: 1)、运用图表,分析世界和我国主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的成因与分布规律;2)、结合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诱发沙尘暴、洪涝灾害、地震等方面的影响;3)、创设虚拟情境,学会在水灾、火灾、震灾、风灾中的逃生自救的方法。要点梳理及重点探究一、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1.列表分析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时间夏秋季节夏秋季节夏秋季节华北地区春旱35月,

2、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分布地区东南沿海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除青藏、滇南以外的广大地区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的集中降水过程暴雨、大暴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灾害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生命财产带来危害降水强度大,易产生洪涝灾害水位上涨,大面积、大量积水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粮食减产,饮水困难强降温、大风、雪灾、影响范围大。使农作物受冻害防御措施加强预报,营造

3、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营造防护林,加强农用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旱作农业加强预报,做好防寒准备2.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

4、,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二、主要地质灾害1. 主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分布规律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不良、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交界地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的火山带,大西洋海底我国分布地区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如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群;长白山、白头山、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休眠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七星山活火山2.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类型概念影响因素分布关联性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不

5、同点泥石流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1.山区地形坡度大2.土体或岩体下面有隔水层3.雨量集中4.森林覆盖率低5.地震6.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1. 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暴雨激发地表水冲刷造成3.冰川的融化1.与地形地势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阶梯转换处2.东部地区稀疏,西部地区密集3.秦岭、川滇山地是集中分布区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该线以西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以东泥石流呈零星分布。暴雨泥石流分布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分布在东经1020以西的高原上1.两者可能分布在一个地区,

6、并且成因上是关联的2.二者可能其一是主灾,另一个是诱发的3.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泥石流和破坏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1.陡坡2.暴雨下渗成为地下水浸润土体或岩体所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极密集区在秦岭-川西-滇西山地 。 频率最高的省是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三、其它灾害1. 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a. 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气候)c. 地势地

7、平,河汊纵横;(地形)d. 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人为原因:a. 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 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 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 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d. 节约用水2. 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亚

8、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褐家鼠、小家鼠等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小家鼠、黄鼠等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虫害、森林火灾等泥石流、地震、农林病有利于防灾减灾五、自然灾害的防御1.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第一,洪水袭来时,不要慌

9、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第二,发生险情要及时报告,在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中小学生一般以避灾为主,不宜参加抢险活动。第三,水即将来临时,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原地避水的,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或将其置于高处(柜顶、桌上等),并应在楼上贮备一些食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如饮水、保暖衣物和烧火用具等。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第四,在室外,则要避开大树、电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引雷的地方,保持比较低的姿势,并不要手持带有尖端金属的物品。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

10、水卷走。被洪水围困时,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如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物等,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在洪水汹涌时,切不可下水,这时除水流中的涡旋、暗流等对人的伤害外,上游中下来的水中漂浮物有可能将人撞昏,导致溺水身亡。被洪水卷走时,如有可能应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第五,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在山区旅游中,一旦遭遇暴雨,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万不可在山谷中逗留(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因为山谷是山洪爆发的路径。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的时候,迅速向泥石流运动

11、的垂直方向(左、右)躲避,尽快跑出泥石流范围,切不可顺(或逆)泥石流方向(上、下)躲避。第六,洪水时,由于厕所、垃圾等被水冲散,极易污染水源,引发流行病,所以要注意保护水源地(水井等),饮水要用漂白粉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瓶装水或净水器过滤),并一定要烧开饮用。洪涝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人们体质普遍下降,天气热,食品极易腐烂变质,即使在食品短缺的情况下,仍应注意不吃变质及受到污染的食品,严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第七,掌握抢救溺水者的知识。抢救时,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迅速排去呛入体内的水,清除口、鼻腔内的淤泥及假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行心肺复苏术按压胸部(略偏左)心

12、区,同时口对口地做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应尽快送医院抢救。2.避震的方法(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

13、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

14、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3.应对其它灾害的方法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

15、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典型例题精析典例1、(2009山东文综选修31题)(lO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并分析其原因。(2丹)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6分)【解析】以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为材料,主要分析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1)小题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