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158218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略读: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二. 教学目标:1.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2.学习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3.体会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三. 教学步骤:(一)单元知识总括这个单元的抒情诗歌都包孕着丰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诗人通过自我感受与个性的张扬概括民族、时代的苦难。要充分感受诗人构思的深度与广度,学习诗人表达强烈情感的技巧以及语言表达方式。本单元的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于抗日战

2、争爆发后不久,诗人目睹抗战的黑暗现象,看到人民贫困的苦难,认识到通往胜利之路的艰辛,从而写下此忧患之作;老马是诗人面对解放前苦难深重的农民写下的深沉之作;憎恨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发出的愤懑之声;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表现出知识青年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迷惘心态;雪白的墙以惊人的单纯处理复杂的文革中人的情感历程。虽然每首诗的写作时间与空间是确定的,但它们表现的忧患意识,流露的忧郁情感,蕴涵的时代悲剧性内涵,却超越了具体的时空,产生了巨大的情绪冲击力,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本单元的诗歌都面向个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因而不仅具有历史生活场景的存真性,也把特定情境、细节和个体的想象力重新带入到诗歌的话

3、语空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把握:1. 特定情境的设置感受诗歌的形象美,欣赏者不仅要把握诗歌的社会背景,品味情境,还要观照诗人的情感、社会经历、气质、个性,在客体的形象中体察诗人的主观世界,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深刻地领会诗歌的形象。雪白的墙中诗人选择“墙”这一物象作为抒发自己沉痛经验与情感的题材,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象呢?如果我们知道“文革”期间墙上涂抹的都是辱骂的文字,都是语言暴力,许多人为此尊严扫地,也有人对之缄默不语,人性百态在“墙”面前纷纷呈现;“文革”结束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当人们重新面对被粉刷一新的墙,无疑会产生心灵震撼,所以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我们便会对这首诗有更明晰的

4、认识。2. 可感的细节刻画与细微的心理波动交融本单元的诗歌都是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感应着历史的巨大变动,以一己的悲欢映衬时代的庞然身影。尽管诗作表达的是一代人面临时代变动所感受的心灵阵痛,却有意回避了流行于那个时代的宏阔场景和与之相应的高大而空疏的概念化语词,而选取了一个日常化的可感的细节。3.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所谓实,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描绘而直接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所谓虚,是指读者根据直接描绘通过联想和想象而间接获得的信息。诗太实则显板滞,太虚则显浮泛。体会诗人如何以实带虚,寓虚于实,如何完成由景物到情思的转化,把抽象的思想化为具体的意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情感、比喻、意象的

5、外壳,是诗意存在的家,也是诗歌阅读的惟一媒介。诗人通过语言,把饱含情思的意象组织固定下来,读者也通过语言的阅读,引起对意象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理解和再创造。对于学生来说,仅会一般地了解字义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诗歌语言的特殊性有充分的意识。揣摩诗歌语言,要抓住诗中精妙的语句,细致品位个别的词语,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沓的表现手法;老马语言的口语化,韵的交错,整齐而有变化;憎恨语言的跳跃性风格;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语言的形象可感;雪白的墙语言的多义性、暗示性特点。本单元诗歌虽然都共同指向“苦难”,但只要悉心体会,仍能感受到各首诗的不同语言风格和抒情方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深沉的咏叹,浮雕似的意象;老

6、马所体现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憎恨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还有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通过细节的刻画使情感外化,以及雪白的墙以简洁单纯的语句表现严肃、庄重的理性等。(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一个算卦的先生也认为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于是,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家庭里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他被送到本村的一户人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了她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1928

7、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右派,1959年到新疆石河子垦区劳动。1979年平反。主要作品有大堰河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旷野北方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

8、沉、激越、奔放的笔调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2. 诗歌分析1937年12月,艾青在武昌一间阴冷的屋子里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感情真挚、意境沉郁而广漠的诗篇。诗人抱着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浙江家乡来到了武汉。但在这座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诗人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昂奋和紧迫的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感到异常的失望,一颗火热的心仿佛被冰封雪埋了一般。他深切地感悟到了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深重的灾难,而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过着更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

9、的,泥泞而曲折的。生活在无边无涯的感觉世界里,既是历史的痛苦的延续,也是现实的严酷的存在,它强烈地震撼着诗人本来已经十分动荡的心灵,他的整个身心感到一种弥天的透骨的寒颤,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比雪还要寒冷的诗。这首诗浸润渗透着诗人深沉的忧郁、执著和真挚以及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怀之情。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句诗开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重复叠现,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第一幅生活画面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和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吞没又卷起的困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农民、青

10、年和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第二幅画面,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蓬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遭凌辱,土地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当年的中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发表在报刊上的诗,虽然歌颂抗战,但多半显得高亢而空洞,缺乏真情和感染人的艺术力量。这首诗有力地冲破了抗日战争初期诗歌创作领域的平庸状况,它是一声号召,也是一阵

11、阵激越的钟声。诗人不仅深切地体验到战争真实、丰富的内涵,并以富有个性的审美感觉、情绪和鲜活的语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创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出自艾青的第二部诗集北方,这部诗集也是他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部诗集。它收入复活的土地北方乞丐手推车我爱这土地老人篝火等十六首诗。这些诗充满了忧郁的情调,这不仅是他个人内心悲苦的写照,更是整个民族的悲苦的投影,由于时代和国家民众的灾难太深重,反映在诗人的作品中,总带有一种浓重深沉的悲哀,正如诗人在诗集北方的序言中说的:“这集子是我抗战后所写的诗作的一部分,在今日,如果能由它而激起一点民族的哀感,不平,愤懑,和对于土地的眷恋之情,该是我的快乐吧。”这种民

12、族的哀感、愤懑以及对土地的眷恋之情,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能够激起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从艾青的诗中,我们能够感到来自历史的深厚的力量,只有多年被凌辱欺压的民族才懂得哀伤,忧郁与愤懑也能成为号召和力量,能把苦难喊出来是最幸福的事。艾青的诗歌语言不是简单的情绪的外化,而是与内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体地形成了诗的有声有色有形的搏动着的生命体。许多论者评述这首诗时说它具有散文美,这正说明了它的平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它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看不到什么有形的技巧。而所谓散文美,也正说明诗歌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它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这也正是诗的大气之所在。“

13、寒冷”“封锁”等词语虽然简洁,但极富于弹力与表现力,它们蕴含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涵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读者的心头上,引起了深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3. 意象的运用意象是诗歌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艾青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从“土地”“风”“河流”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

14、种深深的爱。“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却宽厚,虽然悲哀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两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15、风”后面是“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的修饰语,“河流”的前面加上“时间”和“雪夜”两个形容词,就把“风”“河流”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的夜行者深刻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既是为自己生活而搏斗、为命运所驱赶的劳动者,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的情思。(三)老马1. 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练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