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13994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提前登录在线测试系统,核对个人信息。2回答选择题时,采用在线选择作答的方式,考生直接在相应题号中选择对应的选项,无需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3回答非选择题时,采用在线拍照上传的方式,考生可自行打印答题卡进行作答;若无法打印的,可在A4白纸上按试题指定格式作答,作答区域大小尽可能与答题卡样式保持一致。答题完毕,请按操作手册拍照上传,注意拍摄画质清晰,不要多拍、漏拍。重复上传的以最后一次上传的图片结果为准。4居家测试,请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严禁将试卷外传。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如何提升使用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

3、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的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这就应该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

4、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等活动;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

5、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发挥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政府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B.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不高,是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6、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C. 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在内容资源上和文化载体上不断有所创新,与时俱进。D.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就需要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的服务转变为动态、社交化的服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后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强化论证。B. 第二段先结合具体事例阐明问题,接着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之道,逻辑性强C. 文章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着重从服务内容和供给更新两方面展开论述。D. 文章结尾列举了一些地方的成功案例,以证明公共文化服务贴近群众需求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7、正确的一项是A.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率。B. 多开辟网络空间,将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适应社会发展,提升效能,更好服务群众。C.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供需错位”,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所导致的。D.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文化事业,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答案】1. D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

8、硬连、任意拔高等。D项,“就需要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的服务转变为动态、社交化的服务”说法错误。原文是“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说明两者都要兼顾。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通过对比强化论证”说法错误。文章先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后面再分析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辩证说理,并非对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9、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率”说法错误。文章谈的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设供需错位的问题,而不是宣传不够的问题。C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供需错位,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所导致的”说法错误。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

10、多样化趋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是“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存在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D项,“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说法错误。“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错,文章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指立足地方特色而采取的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并不是单指人数多少。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

11、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日发布“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XX千万条,XX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等流行语入选。榜首的“文明互鉴”出自习近平主席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主张的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

12、,引起全球共鸣,彰显了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中央确定“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不仅让“区块链”成为信息技术领城的热词,也让其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硬核”的彪悍、“融梗”的边界和“霸凌主义”的思维和行径,都令人沉吟再三。(摘编自年度十大流行语标注社会脉动)材料二:材料三: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表示,流行语评选应当秉持五大基本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年度“十大流行语”应具有原创性,能展现大众的语言创造力,年度使用的热度较高,是不同语境、不同群体的人都在用的,比如“盘它(他)”。二是持续性原则。没有真正流行开来的事件性热词热语不收,比如“你是什么垃圾”,只在2019年

13、6月底上海即将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管理的时候热过,其后湮没无闻,就不应该收录。三是趣味性原则。入选的条目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文智慧,包含一定的辞趣,还应该带有一定的情感、情绪,在风格上应该轻松活泼、幽默诙谐、自嘲解嘲,读来让人会心一笑,辞趣寡淡的一般不收录。四是规范性原则。流行语评选不能只考虑流行度,入选的条目要有利于健康的语文生态建设,源于谐音的热词不收,这样的“谐音”不利于汉语的规范、健康发展。比如,“你怎么这个亚子”“让我康康”等;缩写拼音的字母词一般不收,比如,“OMG”“瑞思拜(respect)”等。五是正面性原则。入选的条目在内涵上应该能反映当年民众或某一群体的某种心态,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镜

14、像。(摘编自年度流行语评选必须传递正能量)材料四: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

15、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流行语常常成为年度生活热点、亮点的标识性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变化。B. 互联网群组和综艺是年度流行语产生的最重要土壤,影视、文学作品以及电竞游戏

16、、表情包、广告等都为流行语的产生做出了贡献。C. 从2012年到2018年,综艺提供的年度流行语占比最高;而这几年中,表情包、广告每年产生的流行语最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D. 群众性是流行语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群众的语言创造力,将会产生更精彩、更有生命力的的流行语。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咬文嚼字发布的“硬核”“融梗”“霸凌主义”这些流行语之所以“令人沉吟再三”,是因为它们既标志社会脉动又蕴含丰富意味。B. “你是什么垃圾”没有被语言文字周报选入年度流行语,主要因素是它来自没有持续发展的事件,违背了持续性原则。C. 研究近年来年度流行语来源类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观察出这些来源类型在这一年的活跃程度和社会影响力,为行业提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