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33876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六)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教科版选修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六) 电容器和电容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容器,只有带电时才称电容器B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C固定电容器所充电荷量跟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D电容器的电容跟极板所带电荷量成正比,跟极板间电压成反比解析:选BC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容器,不论是否带电均是电容器,故A错误;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故B正确;根据QCU可知,固定电容器所充电荷量跟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选项C正确;电容器的电容跟极板所带电量无关,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无关,故D错误。2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容越大的电

2、容器,带电荷量也一定越多B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C两个电容器的带电荷量相等时,两板间电势差较大的电容器的电容较大D电容器的电容跟它是否带电无关解析:选D根据公式C可得电容大,只能说明电荷量与电压的比值大,所带电荷量不一定大,两个电容器的带电荷量相等时,两板间电势差较大的电容器的电容较小,A、C错误;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本身的属性,与电量及电压无关;故B错误D正确。3. (多选)如图1所示是测定液面高度h的传感器。在导线芯的外面涂上一层绝缘物质,放入导电液体中,在计算机上就可以知道h的变化情况,并实现自动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液面高度h变大,电容变大B液面高度h变小,电容变大C金

3、属芯线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个电极D金属芯线的两侧构成电容器的两电极解析:选AC根据电容器的概念及图示可知,金属芯线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个电极,选项C正确,D错误;液面高度h变大,两极间的相对面积变大,根据C可知,电容变大,选项A正确,B错误。4.如图2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l的金属板,其上部空间有一带电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粒子运动加速度为()图2A. gB. gC. g D. g解析:选A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有金属板时

4、,板间场强可以表达为:E1,且有E1qmg,当抽去金属板,则板间距离增大,板间场强可以表达为:E2,有mgE2qma,联立上述可解得:,知选项A正确。5.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源两极,两极板竖直、平行正对,一带正电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电容器充电,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保持开关S闭合,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减小B保持开关S闭合,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不变C开关S断开,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不变D开关S断开,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增大解析:选C保持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变,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两极板间

5、的间距减小,根据公式E,可得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故增大,A、B错误;若开关S断开,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总量不变,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则两极板间的间距减小,根据公式C、C、E联立解得E,即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极板间的距离无关,所以电场强度不变,故不变,C正确D错误。6如图4所示,由两块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N与静电计相接,极板M接地。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量Q不变,下面哪些操作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图4A将M板向下平移B将M板沿水平向右方向靠

6、近N板C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1)D在M、N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M、N接触解析:选A仅将M板向下平移,两极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减小,而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U得知,板间电压增大,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故A正确;仅将M板沿水平向右方向靠近N板,板间距离减小,电容增大,而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U得知,板间电压减小,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故B错误;仅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电容增大,而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U得知,板间电压减小,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故C错误;仅在M、N之间插入金属板,板间距离减小,电容增大,而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U得知,板间电压减小,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故D错误。7.如图5

7、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接在电池组两极间,两板间的带电尘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两板缓慢地错开一些,其他条件不变,则()图 5A电容器带电荷量不变B电源中将有电流从正极流出C尘埃仍静止D电流计中将有电流,电流方向ba解析:选C电容器与电池组连接,其电压不变,带电尘埃静止,静电力与重力平衡,qEmg,两极板错开时电场强度不变,故C正确;因电容减小,由QCU知电荷量Q减小,电容器放电,电流方向ab,A、B、D错误。8.如图6所示,在玻璃管中心轴上安装一根直导线,玻璃管外绕有线圈,直导线的一端和线圈的一端分别跟感应圈的两放电柱相连。开始,感应圈未接通电源,点燃蚊香,让烟通过玻璃管冒出。当感应圈电源接通时

8、,玻璃管中的导线和管外线圈间就会加上高电压,立即可以看到,不再有烟从玻璃管中冒出来了。过一会儿还可以看到管壁吸附了一层烟尘。请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图6解析:当感应圈电源接通时,玻璃管中的导线和管外线圈间就会加上高电压,形成强电场。含尘气体经过电压静电场时被电离。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在强电场中受静电力作用偏转后被吸附在带正电的管壁上。答案:见解析9.如图7所示是一只利用电容器电容C测量角度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当动片和定片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时,电容C便发生变化,于是通过知道电容C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知道角度的变化情况。下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角度与电容C之间关系的是()图7解析:选B两极板正对面积

9、S()R2,则S (),又因为C S,所以C (),令Ck(),解得(k为常数),所以B正确。10. (多选)如图8所示,沿水平方向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和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a、b板的中央沿竖直方向各有一个小孔,带正电的液滴从小孔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v1。现使a板不动,保持开关S打开或闭合,b板向上或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相同的液滴仍从P点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v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8A若开关S保持闭合,向下移动b板,则v2v1B若开关S保持闭合,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板,则v2v1C若开关S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向下移动b板,则v2v1D

10、若开关S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板,则v2v1解析:选BC若开关S保持闭合,则两极板间的电压恒定不变,所以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板,电场力做功WUq恒定不变,重力做功不变,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不变,即v2v1,若开关S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两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向下移动b板,两极板间的距离减小,根据公式C可得电容增大,根据公式C可得两极板间的电压减小,克服电场力做功WUq减小,重力做功不变,故穿过a板后的速度v2v1,C正确D错误。11.如图9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

11、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9 (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2)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解析:(1)由v22gh得v。(2)在极板间带电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有mgqEma0v22ad得EUEdQCU得QC。(3)由hgt0vat2tt1t2综合可得t。答案:见解析12.如图10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轻线悬挂于O点,现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3,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图10解析:设电容器电容为C,第一次充电后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为U两极板之间电场的场强为E式中d为两极板间的距离。按题意,当小球偏转角1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设小球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则有Tcos 1mgTsin 1qE式中T为此时悬线的张力。联立式得tan 1设第二次充电使正极板上增加的电荷量为Q,此时小球偏转角2,则tan 2联立式得代入数据解得Q2Q。答案:2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