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11222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让专题研究真正成为课堂行为说明这学期,西苑学区开展了“教师专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展示。教师有了“专题” ,教学就有了课题。于是教师们就会在 “专题”研究中,明确研究方向, 让自己的教研有了“ 科研”色彩,因此,自己的研究就有了话题可说。在听课中,我发现,各个学校重点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入手,集中探索研究了“如何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对话”,以及“ 如何引导学生用经验来学习”(关于这 一点过一阵 写出来)两项专题。(清华 附小展示的是“主题教学的校本研究,也另文说明。)下面就“如何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对话”(用三篇文章进行讨

2、论)的专题,谈谈 个人思考。第一篇: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对话”是课程改革中的“要素词”。我们该怎样理解“对话”?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呈现的对话样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对话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说实在的,前几年,自己也经常用这个“语词”,并没有好好理解“对话”的真正含义,感觉很时髦,与课改俱进嘛。我相信,大多老师也一定和我一样,只要看到一个课改标记的“语词”,二话不说,就“拿来主义”。直至后来,当我读了两本关于“对话”的专著及相关理论,再加上个人的实践思考,对这个语词的背后理念,有了初步的体悟。于是,听月光曲一课,看到研究的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专题时,就想到了与“对话”相关的“理论链条”及个人

3、思考。听完课,读到该教师写在教案前的,“专题研究说明”中的几个关键词“平等”、“人格”、“心灵”后,觉得大家有必要先弄明白,为什么这次课程提出“对话”,并写在了学科课标中。围绕老师的课前阐释,我觉得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怎样的对话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怎样的对话,因“平等”而走进儿童的心灵?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要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我认为还要从源头上说起,这样,专题探讨才能落地有声,落地生根。而不是云里来雾里去,最终不知所云。什么是“对话”呢?讲一个大家也许都知道的例子:小明起床后,漱洗完毕,和妈妈一起吃早饭。他咬了一口鲜美的包子,兴致勃勃地告诉妈妈:“今天我的同桌小敏过生日,我已 经为她准

4、备了一份生日卡,不知道其他同学会给她什么礼物?” 妈妈看着儿子嘴塞得 满满的,还在不停 说话的样子说:“吃东西说话当心噎着,时间不早了,抓紧吃完。上学的 东西别忘了 带。”这段话乍一看,小明和妈妈是在餐桌边一起说话,而且是由小明引出了妈妈的话,似乎双方也是在交流“对话”。但仔细推敲,我们发现两个人的话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关心的是各自的话题:小明关心的是同学的事,妈妈关心的是小明的事。双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话中心,双方的话自然也就“对”不上了。 由此,我们发现,对话虽然是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但“对话”的真正实质与精髓大家并不探问。其实,对话是一种聚焦,是在过程中探索和发现真知与灼见。像苏格

5、拉底的“追问式”,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交流,也都算是一种对话。这里不想谈论对话的形式或者技能,总的来说,对话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你和别人在一起说话,看似你来我去互相说,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对话。对话是带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进行深入交流,达到一定交流目的的过程,不然,对话就成了对答,或者一问一答的简单沟通。那么,什么是课堂上的“对话”?一定是聚焦教学内容的对话。既然是教学中的对话,是具有鲜明“教育性”的一种交流与表达。课堂中的“对话”就应属于教育领域里的“对话”,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读书学习,究竟课堂的教学对话应该是什么,怎么样实现真正的对话。不然,课改倡导要求的“对话”就成了“空

6、头支票”,抑或挂在天上的“星星”,永远遥不可及地仰望了吗?美国的布伯斯这样论述了作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不像其他的交流方式(如聊天、谈判,等等)。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是一种直接指向发展和新的理解的行动,它能增长知识、增进理解、提高参与者的敏感度。它代表着一种持续的、发展的相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互交流。通过它,我们获得对世界、对我们自己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更充分的理解。”布伯斯区分教学中的两种对话观:即“目的论”与“非目的论”的对话观。他认为目的论的对话观,是将对话视为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这种对话有一个“确定的、预设的终极目的”;而“非目的论”的对话观,则关注的不是“引导它的实践者获得一致的和

7、毫无疑问的结论。它的作用在于它更多的是启发,而不是找到真理的答案。”实际上,对话教学中,以上两种对话观在课堂上不会截然分开。如果说布伯斯的对话观让我明白“对话”应关注什么,那么,三年前,读了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细致深刻的阐述,让我对“为什么要进行课堂对话”的原因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弗莱雷从“灌输式教学弊病”入手,指出,灌输式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正如弗莱雷认为的

8、,我们以往的课堂状态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不用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制定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做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人征求其意见)适应学习内容;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面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今天,我们课程改革提出的对话,就是一种“革新性”的教育观。革的不就是上述“灌输式”的一条条命吗?也就是基于上述“弊病”,我们的课堂郑重提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创造性的活动。

9、这些年的个人实践与探索,让我有意识在课堂上,努力杜绝灌输教育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首先,努力使学生具有批判意识,让他们努力成为现实世界的适应者,成为未来世界的改造者这在我教学的圆明园的毁灭中有明显体现;其次,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的创造力努力提到最高这在我教的晏子使楚中体现较充分;第三,注意“人性化”教育,绝不把人变成了机器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人不仅仅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与世界或其他人一起发展;个人不是旁观者,而是再创造者,人是意识的存在,确切地说,是智慧的拥有者这在我的牛郎织女三打白骨精等教例中,采用“聊”的对话方式中,都有体现。随着思考的深入,我还读到了

10、巴赫金的观点课堂是很多种“声音”相遇的地方(关于这一点,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过,这里不再详细赘述。)。他的一个经典问题是:“是谁在说话?”一个人说话不仅反映了说话人的声音,还反映了话语所指向的那个人的声音。另外,这种声音包含了来自说话者早先的生活经验、他的历史和他的文化中的声音,因此,这种声音所产生的说话组成了很多他者的声音、他者的意图和态度。在所有他者的声音之外,说话人还保留着他或她的声音。这种方式,我们所说出的话不仅属于我们自己,而且属于他者,我们只是临时占据了这些话。所以,一个人说话,实际上众多的“他者”在参与、在说话,是混合的“杂语”,因此课堂里教师的对话,要根据学生的话语,教师要善于

11、识别并引导学生去发现有“谁”在发声。可见,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并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那一定是区别于“灌输式”的,而且是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谁”在发声的课堂。基于此,我们的教学,因对话的形式、内容及思想的所有改变,而成为“生成”或“生长”的教学。最终,课堂中的“对话”,教师和学生走进或借助“文本”,深入探究,走出“文本”或教师,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如何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二)第二篇:课堂“对话”的条件及特征是什么?不管是课堂还是生活,只有通过双方有意义的交流,课堂与生活才赋予了真正的意义。下文,为了更具说服力,笔者还要引用或借用弗莱雷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思考。、(一)对话的基本条件是什

12、么?“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人类若存在,不可能是沉默的。人类应生活在真正的对话中,对话应是每个人平等的权利,而不是教师的特权。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反思的是,任何教师,不应对学生有说话的权利,而应给学生说话的权利。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要从人性的高度认识到:学生说话,是对世界“发表意见”,将来会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行为。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课堂的对话并不会自然产生,要实现它,需要必要的条件:1、对话与平等。对话应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进行。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而被灌输的一方只在简单地“消费”别人的思想,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对话,会成为连篇空话,是不会揭示文本表达之意,甚至对自我的认识的

13、。 2、对话与挚爱。挚爱是教师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自由的行为。但挚爱不应当充当操纵学生的借口。相反,只有打破儿童的控制和压迫,才有可能重新获得爱,才能与别人进行对话。一句话,对话就是师生双方爱与爱的“回流”。3、对话与谦虚。师道尊严的另一种境界是教师谦虚的态度。因此,课堂对话不能是一种教师傲慢自大的行为。当然这种谦虚是双方的,对话中,只要有一方不谦虚,自以为是,瞧不起对方,那么对话就会破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4、对话与信任。对学生的信任是对话的先决要求,在与学生面对面对话之前就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离开了对人的信任,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信任只有在对话双方,

14、相互把自己的真实、具体的想法告诉对方时才能产生,如果有一方言行不一致,信任就不能产生。5、对话与希望。离开了希望,对话也同样不能存在。希望的存在,是因为人总有不完善的地方,而人总是不停地探索以摆脱不完善,而这种探索,只有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才能实现。因此,不必苛求课堂的对话非要达成认识的统一,或者结果的完美。6、对话与批判性思维。个人认为这一点最重要,也是上述条件的落脚点。我课堂上寻求的“三度”中的“深度”,注重的就是批判性思维,是提供一种可能,是提供一种改造,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接受。它不像幼稚的思维那样,只是为了理解文本的意思,或适应规范化的现实。“对于批判者来说,重要的对现实进行不断改造,是为了

15、人的不断人性化。”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要实现真正平等的对话,无疑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平等、爱、谦虚、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等等,所有这些,也必须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才会具有实现“对话”的重要条件,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话,达到教育的目的。(二)“对话”的特征是什么?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当一些鲜活的理论思想照耀我们心灵的时候,我们国内研究者也在探讨“对话”在教学中的意义。基于课程改革,专家和研究者认为对话具有多重性质,有研究者在总结教学对话历史的基础上,认为教学中的对话具有方法和原则双重性质或三重性质:一是以对话为手段,二是以对话为原则,三是以对话为目的。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是充分发挥

16、对话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对话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即通过对话进行教学。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则将对话看作是师生课堂生活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固有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生活的主人,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表达和交往需要、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和一定理解力的个体,加以关怀和引导。以对话为目的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敢于表达,并善于表达,学会有序而准确地表情达意,学会以听众可以理解的方式、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理解、分享他人的思想和感情,学会平等对话,学会求同存异。基于此,我们发现,无论是双重还是三重对话性质,都有如下基于“对话”的共同特征:1、对话是师生间平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有两个前提很重要:一是要真实地表达思想,不要说假话、废话;二是要积极地参与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如果在交流中尽说假话,或者尽管讲的也许是真话,但却是套话话,那么这种交流也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