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8850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经过细胞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图中是吞噬细胞;是T细胞,它在胸腺中成熟D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答案:A 解析:病原体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存在T细胞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答案:D 解析:本题

2、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在胸腺处分化、成熟的T细胞可存在于淋巴、血液等处。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暴露出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HIV能特异性识别人体内的T细胞,并侵染、攻击T细胞,使T细胞数量下降。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分别是()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 解析:现象是体

3、液免疫,与抗原共同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淋巴因子;现象中注射的物质乙是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应是抗原,注射抗原的机体内能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使动物获得对相应抗原的免疫能力。4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B细胞和T细胞”等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

4、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家兔的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知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的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5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答案:A 解析: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和T细胞的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都不能产生抗体,能产生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6某人因过量注

5、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肉毒杆菌抗毒素为抗体,是针对特定的抗原即肉毒杆菌外毒素的,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肉毒杆菌凝集素也是抗体,是专门作用于肉毒杆菌的抗体。7(2015天津卷)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

6、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次免疫的过程及机理。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项错误。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而不是抗性变异,B项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C项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但由于病原体的过度增殖

7、超过了鸡的免疫调节能力,导致其死亡。8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甲乙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D图甲中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图中的免疫过程及涉及细胞的名称,难点是需要将坐标曲线与免疫图解结合起来。由于图甲中细胞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

8、细胞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图甲中只有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9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下列与此病有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HIV主要攻击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B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210年的潜伏期C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含有HIVD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HIV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但不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播。10.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

9、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B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过敏反应D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答案:D 解析: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对所发生的反应,故B错误,D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免疫功能过强而对进入机体的抗原的识别范围扩大造成的,故A错误;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同一个人并非对所有过敏原都发生过敏反应,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1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毒,人感染后有很高的死亡率。(1)埃博拉病毒须用活细胞培养,原因是埃博拉病毒营_生活。(2)当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内环境中时,_

10、细胞产生的_与之结合后会抑制该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当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_细胞与该细胞密切接触最终使细胞裂解。(3)患者痊愈后不易再次感染该病毒,主要原因是体内存在_。答案:(1)寄生 (2)浆 抗体 效应T (3)抗体、记忆细胞解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因此埃博拉病毒必须用活细胞培养。(2)病毒进入内环境中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埃博拉病毒结合后抑制该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在进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人体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会生成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当患者痊愈后不易再次感染该病毒。12如图为人体免疫过程

11、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吞噬细胞能通过_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利用_(填细胞器)内的多种水解酶将抗原分解,该过程属于_免疫。(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呈递给_,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_。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分化为_。(3)在细胞免疫中,_可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使其裂解,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_功能。(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到同种抗原入侵时,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过程是_(填图中数字)。答案:(1)胞吞 溶酶体 非特异性 (2)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记忆细胞 (3)效应T细胞 信息交流 (4)解析:吞噬细胞

12、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并依靠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的催化作用将抗原分解,这个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够对病菌进行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过程为。13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如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 DC细胞能通过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

13、能。 (2) 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答案:(1)胞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识别 信息交流 吞噬细胞 (3)淋巴因子 B解析:(1) DC细胞可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免疫调节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2)吞噬细胞与DC细胞功能相似,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的功能,DC细胞将抗原传

14、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外特定物质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14下图表示红细胞受某些药物分子的影响,其细胞膜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最终红细胞裂解死亡,造成溶血性贫血的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_过程。细胞膜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红细胞作为_引起免疫反应。溶血性贫血症属于免疫异常中的_病。(2)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和细胞相比,细胞具有_、_和分化的能力,而细胞不具有。(3)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在细胞中对A物质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是_。(4)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_和_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答案:(1)体液免疫 抗原 自身免疫 (2)浆细胞 识别抗原 增殖 (3)蛋白质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免疫器官 免疫活性物质 防卫、监控和清除解析:(1)题图表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过程。细胞膜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红细胞作为抗原引起免疫反应。溶血性贫血症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2)细胞是浆细胞。细胞和浆细胞相比,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增殖和分化的能力,而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