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06220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精-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概说,一、关于哲学与中医学精、精气和气: 中医学中,关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理论,与古代哲学的精、精气和气有密切关系;但哲学多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中医学中的精气血津液多指具体的物质概念。限于当时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也必然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二、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关于神的概念: 神,

2、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总体表现。神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精气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神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反映,而且又能主宰调节脏腑精气及其生理活动。 精、气、神,称为人之三宝。,第一节 精,中医学关于精的理论,主要是研究精的基本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的学说。,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精是由稟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精一般以液态物质贮藏于脏腑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包括有: 1、广义之精:指藏于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

3、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血、津液等。 2、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中医学的先天之精,从分子生物学来看,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的核酸和性激素。在遗传工程中,核酸是携带父母的遗传信息,形成胚胎,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根本物质;而性激素则是人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类似中医学中的“天癸”。 中医学的后天之精,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是体内各种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同时还包括蛋白质、糖、脂肪、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是人出生以后赖以维持生命

4、活动的精微物质。,(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主要藏于肾中。 化生 肾精 肾气 封藏,2、精的施泄: (1)精华物质,布散全身,濡养脏腑。 后天之精,经脾的转输 ,布散至脏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与各脏的血、津液相互化生,促进脏腑功能正常发挥。 先天之精,化生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全身,推动和激发各脏腑功能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生殖之精,施泄有度,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的化生:生殖之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在天癸的促发作用下而化生。 生殖之精的施泄:与肾气封藏、肝气疏泄、脾气运化有关。,三、人体之精的功能:,1、繁衍生命:生殖之精是生命的本原。

5、 2、濡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滋润濡养各脏腑形体官窍。 3、化血:精可转化为血,为血生成来源之一。 4、化气:精可化气,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精化为谷气与肺吸入清气结合化为宗气。 5、化神:精能化神,为神的物质基础。,四、人体之精的分类:,(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于父母,为人体的基础,又赖后天之精以充养。 2、后天之精:源于水谷,为人体的补充,在先天之精的促成下化生。,(二)脏腑之精:分藏于脏腑,以先天之精为最基本物质,以脾气转输的后天之精为主要成分。化生脏腑之气,具有推动脏腑功能的作用。 (三)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化生,具有繁衍后

6、代的作用。,第二节 气,中医学中的气,与古代哲学中的气,有明显的区别。 中医学气的理论重在研究人身之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涵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物质性、功能性和运动性。,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质。用“最”表达。 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之聚也”。 淮南子天文训:“精气为人”。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2、功能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如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

7、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任何物质都有功能,有一定的表达方式,这也叫做信息。,3、运动性: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 医门法律:“气聚则形成, 气散则形亡”。 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二)气与精的区别:,1、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气是由精化生的极微细的物质,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二、人体之气的生成,(一)生成来源: 1、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又称原气或元气,为人身之气的根本。 2、后天之气:包括源于脾胃化望的

8、水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二)相关脏腑功能:,1、肾为生气之根: 肾藏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元气),为气之根本。若肾失封藏,则精耗气衰。 2、脾胃为生气之源: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由脾的运化和胃的受纳共同完成。脾气散精,将水谷之精微化生为水谷之气。 3、肺为气之主: 肺主气,司呼吸,肺吸入清气参与宗气的生成。,三、人身之气的运动,(一)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谓之气机。 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通过不息的运动发挥各种功能活动,维持人的生命。气的运动一旦停止,意味着生命活动也将终止。,(二)气的运动的基

9、本形式:,升:气自下而上。 降:气自上而下。 出:气由内向外。 入:气由外向内。 读医随笔:“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也”,具体表现: (1)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升其清阳,降其浊阴 肺的吸清呼浊 摄其所需,排其所弃 (2)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 血能载气 津液能载气,(三)气运动的意义:,1、布散全身,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运行精、血、津液濡养全身。 2、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3、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联系。如肺的吸入与呼出,饮食物和津液的新陈代谢等。,(四)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1、脏腑之

10、气运动趋势: 心肺在上,上者宜降。 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六腑以降为顺,宜降。 六腑: 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2、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一: (1)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2)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3)心火宜降,肾水宜升。 3、气机调畅: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之气机调畅。,(五)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1、气机失调: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平衡,称为气机失调。 2、气机失调的表现: (1)气机不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阻而不畅通。 (2)气滞:气运动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局部表现:闷、胀、痛。,(3)气逆:不顺为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横逆或

11、脏腑之气逆乱。 肺 气 上 逆 常以 胃 气 上 逆 为多见。 肝气上逆或横逆,(4)气陷:气虚不能上升或下降太过。以脾气下陷常见。 (5)气脱:气不能内守,大量外逸,致全身功能突然衰竭。如大汗亡阳引起的气脱;大出血引起的气随血脱。 (6)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又称“气结”。如浊邪所导致的闭厥。,四、人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 1、含义:气具有激发 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推动:动力、激发。 气以自身的活力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动和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动 。,2、生理表现: (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3)推

12、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 (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3)血行迟缓-血瘀。 (4)津液停滞-痰饮、水肿。,(二)温养作用:,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温暖机体,营养全身。 温,指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 难经二十二难:“气主煦之”。气是机体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因动而生阳为热,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 养,指气有营养全身的作用。如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作用表现: ()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恆定。 如张景岳所说:“人之所以通体皆温,充满活力,都赖于阳气的功能;人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是由乎阳气消亡之故”。,()温煦并营养脏

13、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 如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病理表现: (1)气不足则寒,脏腑功能减退。诸病源候论:“夫脏气虚内生寒也”。 (2)气郁则发热,脏腑功能失调。如肝郁化火,横逆犯脾,木火刑金。丹溪心法:“气有余便是火”。 (3)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功能活动减退。,(三) 防御作用,1. 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 2 . 作用表现: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如素问遗篇剌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

14、害机体。,3病理表现: (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四) 固摄作用,1含义: 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 和控制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2作用表现: (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故流失。 (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3.病理表现:气失固摄 (1)各种出血证。 (2)多汗、多尿、自汗、尿失禁。 如景岳全书:“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

15、,而津液为之发泄也”。 (3)遗精、滑精、早泄。 “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 此外,妇女带下过多,滑胎,都与气的固摄作用失常有关。,(六)气化作用:,1含义: 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 狭义:指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2、表现: (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饮食物,食物残渣,糟粕,水谷精微,气血津液,津液,汗,尿,气化,(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所 产生的变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3病理表现,(1)精、气、血、津液代谢

16、的失常。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 活动异常。,气的五大功能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缺一不可,相互间密切配合,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 气的推动作用来自气的温煦振奋,气化作用又离不开气的温煦、推动。气的温煦、推动、气化三者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推动与固摄作用相反相成。共同维持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与排泄,气的营养,防御作用既是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的结果,又能抵御外邪侵犯,确保气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 如类经摄生类:“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气者,人之根本也”。,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总体上说体内的气是在肺、脾胃、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由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相抟而成。因此,本质上说人身只有一种气。,由于气具有分布在不同部位,常表现不同的功用特点。所以,历代医家曾对气加以进一步的分类,但因分类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