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45052285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DF 页数:191 大小: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课堂作业设计+全册分课知识点(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1 目 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 教学进度安排 .6 第一单元 声音 .7 第 1 课听听声音 .7 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9 第 3 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4 第 4 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7 第 5 课声音的强与弱 .20 第 6 课声音的高与低 .23 第 7 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6 第 8 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28 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 .31 第 1 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 .31 第 2 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 .35 第 3 课 测量肺活量 .40 第 4 课 一天的食物 .44 第 5 课 食物中的营养 .4

2、8 第 6 课 营养要均衡 .53 第 7 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57 第 8 课 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61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66 第 1 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66 第 2 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70 第 3 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74 第 4 课弹 测力计 .78 第 5 课运动与摩擦力 .82 第 5 课运动与摩擦力 .86 第 7 课设计与制作(一) .90 第 8 课设计与制作(二) .95 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 .99 单元复习资料 .112 第一单元 声音 .112 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 .116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122 2020 年新教科版

3、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29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 教师 日期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 人。经过三年级系统的科学学习,学生已 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科学课充满了兴趣,对科学实验充满了期 盼,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思 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不过,由于年龄的因素,学生在科学方面 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全面,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 力还有待

4、提高。还有少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往往因为科学课是技能 科而产生轻视之意。在本学期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引 导。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材为 2020 年最新制订的教科版教材。本教材根据内容划分单元,每 个单元一个主题。本教材共三个单元,分别围绕“声音” “呼吸与消化” “运动和 力”三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又分 8 课,共 24 课。 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本单元围绕“声音”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探究。我们 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却总能感觉到 它的存在,并从声音那里获得了很多信息。本单元围绕“声音”引导学生学习探 究声音是怎

5、样产生和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 有关系等问题,并在了解有关声音知识的基础上,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 音,以及利用物体的发声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单元,本单元围绕“呼吸” “消化”这个主题编排 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 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 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我们身体所 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的 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就是消化。消化和呼吸对于维

6、持我们的 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呼吸,了解肺活量,探究 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了解我们一天当中所吃的食物,了解我们的消化奇观, 3 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懂得在饮食上注重营养均 衡,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本单元围绕“运动和力”这个主题编排教学内 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重力、拉力、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各种各样的力,认 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都与力有关。本单元以小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小车 运动起来,用气球驱动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运动与拉力之间的关 系,小车运动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探究运动中小车的能量,

7、用简单的材料 动手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车等一系列活动,研究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力。 第一单元声音第一单元声音 知道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运用高低、强弱等词汇描述听到 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通过观察发声的物体,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通过物体 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认识到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够感应声波并震动,使声音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引导学生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 着密切关系;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 关。 懂得物体长短、粗细

8、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 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在了解声音知识及物体发声原理的基础上,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 引导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科学的魅力。 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 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了解人体呼吸奇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呼吸是人体重要 的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了解肺活量的概念,懂得肺活量的测量方法,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4 了解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所吃的食物进行分 类。 懂得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

9、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丰富的营 养成分,人体所需的营养就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取的。我们要合理搭配膳食,保证 营养均衡。 了解人体消化奇观的组成及其作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认识到 牙齿、舌头、胃部的作用。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懂得力的作用,知道物体的静止和运动都需要力的作用,探究物体运动 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通过用气球驱动小车,认识推力和反冲力的概念,了解推力和反冲力的 作用以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认识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 么因素有关,认识到弹力的作用以及弹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

10、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 量力的大小。 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懂得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 及摩擦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知道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了解运动物体的能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 关,并学会利用运动物体的能量。 在了解力的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小车,并且使小车运动 起来。 教 学 措 施 教 学 措 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 一节课。 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把科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 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3、树立先进的科学教学观念,在科学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学习合作小组,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

11、讨中学习,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 5 式。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 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5、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也 解控制变量对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 学态度。 6 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周 次单 元单 元课 题课 题课 时课 时备 注备 注 1 1.听听声音 1 1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2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2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3 5.声音的强与弱 1 3 6.声音的高与低 1 4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 4 8.制作我的小乐器 1 5-6 第一单元 声音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2 机动 2 课时 7 1.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