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502709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本章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简史(35 分钟);2、传统园林学术简介(10 分钟)3、中国四大名园简介(20 分钟)4、风景园林发展及内涵(25 分钟)课后作业:1、通读“第二章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登陆 ,密码:yuanlinxuesheng, 下载电子版)2、自行观看“古典园林录像:苏园六记、拙政园(课后作业)”,课代表负责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简史中国园林始于殷商,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到 1046 年;周朝:西周约公元前 1046 年到前770 年东周(春秋)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前

2、475 年)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秦朝:公元前 221 年到公元前 204 年;汉朝:西汉:公元前 202 年到公元 9 年;新朝:公元 9 年到 25 年;东汉:公元 25 年到公元 220 年)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一池三山”、“阿房宫”、“长乐宫”、

3、“未央宫”等。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隋朝:公元 581 年到 618 年;唐朝:公元 618 年到 907 年;五代十国: 公元 907 年到 916 年;宋、辽、夏、金:916 年到 1271 年)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如长安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华清宫)。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 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唐宋写

4、意山水 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 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 的重要特点之一。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如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明朝公元 1368 年到 1644 年;清朝:公元 1636 年到 1913 年)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

5、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各地园林胜景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园划分成为若干景区,每一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镇江

6、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文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明、清时的私园多集中于扬州、苏州、吴兴、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明清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无锡(寄畅园)、扬州(个园、何园)、上海(豫园、内园)、南京(瞻园)、常熟(燕园)、南翔(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古漪园)、嘉定(秋霞圃)、杭州(皋园、红栎山庄)、嘉兴(烟雨楼)、吴兴(潜园)等。第二节中国传统园林学术简介一、园治园冶为明朝造园家计成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造园理论著作。核心思想“因地治宜,巧于因借”“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园冶,中国古

7、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 1631 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 3 卷, 附图 235 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10 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二、长物志画家文震亨所著文震亨出身世家,其曾祖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为“明代四大家

8、”,以书画诗文名世。文震亨家学渊源,学养深厚。除传统学问外,于音乐、造园都有精深研究,前人评价他“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长物志就是他造园经验的典范之作。长物志,书成于崇祯七年(1621),共十二卷,分别为:室庐、花木、 水石、禽鱼、书画、几塌、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其内容涉 及范围较广,依现代学科划分,可分为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长物志长期做为园林设计的典籍。长物志与园冶同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三、花境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所著中国明代主要介绍花卉植物的专著。作者陈淏子,一名扶摇,自号西湖花 隐翁,浙江杭县人。约生于明万历

9、四十年(1612),成书时已年逾 70。全书 6 卷。卷一“花历新裁”,为种花月令。其中“占验”述及气候观测和干支推算;“事宜”包括分栽、移植、扦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 顿等 10 目,都是通过实践或调查获得的经验。卷二“课花十八法”,内容涉及花卉特性和嫁接、 扦插、移植、下种、浇灌、培壅、治虫、催花等方法,以至盆景、插瓶、花园款设等,是全书着意所在,所陈技术,有不少独到之处。卷 三至卷六分别为“花木类考”、“花果类考”、“藤蔓类考”、“花草类考”, 著录植物有花木类 100 种、藤蔓类 92 种、花草类 103 种共达 295 种,并附有插图以及栽培技术介绍。卷后附一“余

10、刊”,叙述调养禽鸟、兽畜、鳞介以及 昆虫的方法。本书的最早刊本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善成堂刻本,以后坊刻、石印、铅印不绝,流传甚广,有的书名作百花栽培秘诀。农业出版社 1959 年出版了酆裕洹的花镜研究,1962 年出版了伊钦恒的校注花镜。第三节中国四大名园简介一、拙政园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1、地理位置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积约 4.1 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 067 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 1509 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

11、、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2、初期布局早期王氏拙政园,有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 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 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 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的拙政园“图”、“记”、“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广袤约 134 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

12、成池。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三十一景。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3、历史发展经历百二十余年后,明崇初四年(公元 1631 年)已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 诗,命名此园。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 诸胜。可分为四个景区。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 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 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

13、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 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望中。4、园区区划乾隆初年,拙政园东部园林以西又分割成中、西两个部分。西部现有布局形成于光绪三年(公元 1877 年),由张履谦修葺,改名“补园”。遂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中部,系拙政园最精彩的部分。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批杷园和小飞虹

14、、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5、艺术特点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 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 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 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

15、因水为面势”,用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疏朗典雅 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 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 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 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 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 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庭院错落 曲折变化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 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团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 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批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