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23864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公益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摘要】虽然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但也存在着贫困生感恩回报意识不足、公益性实践活动缺乏或者简单、资助与德育教育相脱离等问题。从公益角度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对策主要是:提升传统勤工助学岗位;高校实践活动应更注重社会性;增加公益劳动的合作性和技术含量;课堂德育教育方式应更趋于多样化。【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公益劳动;德育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在高校非教学工作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学生也尤为重视,每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办理人数众多。高校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目前的资助政策,科学整合各项资助资源,最大化地发挥资助工作的助

2、困与育人效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高校助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这是党中央对全国高等教育系统提出的一个有力要求。在此要求下,全国各政府部门、教育系统及金融单位都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组建了以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大学生困难补助为重要构成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从2020年5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开始,出台一系列资助举措,开始实施国家新资助政策。五年来,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

3、、校内奖学金、校内无息借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确保家庭经济贫困学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政策。目前各高校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的原因失学,达到了国家目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主要目的是提供贫困生学费和住宿费用支持,通常贷款额度为6000元,对大学生大部分需求提供支持。而助学金金额为2500元或3500元一年,对一个贫困生在校期间十个月生活花费资助额达到50以上,加上勤工助学、学校家庭困难补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还能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各类学校企业奖学金,这些资助体系基本维持一个大学生学习期间学习生活。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存

4、在的问题1、感恩回报意识不足目前大学生在校活动主要集中为三类:不参加各类活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非学校组织活动和参加国家学校组织的活动,如挑战杯、各类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在高校里不参加任何活动的学生不在少数,无论经济情况好坏都有此类学生。这种学生在校主要活动除了正常教学计划外主要在校园活动,日常行为包括校内体育锻炼,图书馆自习室自习和宿舍生活。对其他活动尤其公益活动不感兴趣。这类学生感恩回报意识最为缺乏。高校里参加学校活动学生人数虽然有学生报名但报名积极性不高,对比赛参加目的也局限于获奖为以后评奖升学或找工作增加奖状。这类学生参加高校积极性不高,对比赛准备不足,如果被淘汰也不会总结失败继续努力

5、。这类学生虽然具有感恩回报意识,但受比赛局限性较强导致公益性差。以个人兴趣为基础社团联合方式参加各类活动的学生在高校中人数众多,目前各高校此类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高,参加活动多,参加活动集中在各类自驾运动、各类探险、贫困资助、家教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这些学生参加活动以个人兴趣为主要目的,希望发挥自身作用既锻炼自己个人能力也对社会进行自我价值奉献。由于害怕学生出事,高校对此类活动不鼓励,所以学生都是以个人身份组织,因个人能力欠缺使活动公益目的未能达到优化。2、公益勤工助学劳动方式简单目前高校提供的公益劳动或勤工助学,以体力劳动和校内活动为主,基本上集中在帮助校内老师处理校务工作。通常可提供的

6、岗位主要以校内环境清洁、图书馆书务整理、实验室仪器清理以及一些文秘工作。这类工作高校需求量大,而且相对简单,因此各个高校大量学生从事此类工作,并且在学生资助工作德育培育方面也以此为中心展开教育为主。但目前随着大学生公益劳动心理的增加,此类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公益劳动需求。此类活动以体力劳动为主,而且交流性、合作性差,加上现在大学生生长环境本身不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此类活动。3、课堂德育教育局限性大高校德育教育体系比较健全,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理论课有各类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发展课程,还有集体公益劳动参加。但目前开展情况不足,问题集中在集体活动以安全为主,教育的意义降低,对学生

7、启迪不足。学校集体活动方式较为单一,以集体劳动、演讲讨论会或者演出方式。此类活动以学校安排表达方式,学生参与这种模式,学生主动性差,因此吸引力差,学生被动参加为主。4、公益性实践活动缺乏与国外先进公益性活动相比,我国高校公益活动逐渐开展,集中在以环保、扶贫帮困、支教和个人锻炼等几个方面。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此类活动校方组织少,学生参加名额有限。而这种活动学生最为积极。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此类活动,大力发展此类活动。将实践活动归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加上教师辅导,真正将德育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三、从公益角度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对策1、提升传统勤工助学岗位,提供

8、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岗位高校网络化发展让教师学生对网络开发和管理需求大,这类活动可以交给对计算机技术熟悉的学生开发管理,既锻炼学生技术应用也为学校做出贡献。可以考虑将校广播台部分节目、校报部分版面交给学生主编,编写学生喜爱的新闻。这样的工作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并充分发挥主动性。学生在工作中也得到锻炼,对提高自身责任感、工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利于未来走向社会,达到德育教学目的。2、高校实践活动活动应更注重社会性与传统实践活动相比,高校活动应更注重社会性,将学生从校园带入社会进行实践。与各地政府、社区或者各单位联系,以学校统一协调、学生自主组织方式、教师随队负责联系和安全这种方式,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主

9、动性,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预期目的。可能在初期活动效果不足,但随着教师和学生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逐渐达到预期目的,并创造一种学生自我负责、自我完成的个人责任感。目前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德语教育一个重要部分。3、增加公益劳动的合作性和技术含量高校安排学生实践活动需改变观念,将传统个人劳动付出考核转变为学生合作性与技术性方面考核。过去高校考核学生实践活动主要以参加次数和参加时间为主,注重个人所做。但现在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对人才的要求以合作性和工作技术含量需求为主,所以高校培养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方式来增加大学生之间工作合作性培养,通过以组织形式、人人参加和分工配合方式共同完成一件工程,既发挥人多力量

10、大优势,又培养学生自身素质。4、课堂德育教育方式应更趋于多样化传统教学以课堂讲课为主,兼有讨论总结会、演讲比赛等其他形式。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总结经验十分重要,通过不断总结吸取经验,在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明白面临的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教学效果也明显。所以多次开展研讨会、座谈会,通过对平时实践活动视频记录,然后开总结会教师学生点评方式,让学生指导自己缺乏什么,怎么改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错误积极改进的良好习惯,也是学生德育培养一个重要方式。【参考文献】1 苏翔飞,余佩媛,孟雅莉.国家助学金资助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研究J.新西部,2020.01.2 苏翔飞,周富彦.浅析大学生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关系J.中国电力教育,2020.07.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