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06410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选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二、学习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三、学习难点1.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 2.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自主学习】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1)原因: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 放任 态度;地主隐瞒田产,少交赋税;北宋中期,政府不断增加 赋税 ; 连年战事 和 自然灾害 ,加重人民的苦难。(2)表现:各地 农民反抗 不断发生。2民族矛盾激化3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1)集中 军权 :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

2、队使 统兵权 和 调兵权 分离,相互牵制;实行更戍法。 (2)集中 行政权 ,设立几位 宰相 和 参知政事 ,以相互牵制; 三司 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2.影响:虽然加强封建统治,但带来了负面影响。(1)削弱军队战斗力,形成 积弱 局面。(2)降低政府 工作效率 ,增加政府 财政负担 ,同时军队数量剧增,军费开支高涨;随着 冗官 、 冗兵 、 冗费 的增加,形成 积贫 局面。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北宋 积贫积弱 局面严重。2目的:缓和 矛盾 ,挽救岌岌可危的 北宋 统治。 3. 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 范仲淹 、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4. 内容

3、:中心措施 整顿吏治 。(1)定期考核 政绩 ,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2)严格 “恩荫” 制。 (3)改革 贡举制 。(4)慎选 地方官吏 。(5)减轻 徭役 ,重视 农桑 等。5.结果:触犯 大官僚大地主 利益,遭到他们反对而失败。 6.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合作探究】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名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解题关键: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到的激化 2.简要分析庆历

4、新政失败的原因?提示: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强烈反对。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D )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战争 D唐后期藩镇割据2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 北宋进行改革的是( A )A范仲淹 B.王安石 C. 富弼 D. 孝文帝3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5、B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D 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4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C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5 北宋中期各种矛盾尖锐,其中主要有( D )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农民阶级内部矛盾 A B C D6. 北宋形成冗官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D) A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 B.增加科举录取的名额 C.实行“恩荫”制度 D.发展中小地主的势力7 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C) A 宋太祖时期B

6、. 宋神宗时期 C. 宋仁宗时期D. 宋高宗时期8 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C ) 参知政事 三司使 通判 枢密使 A. B. C. D. 9. 下列北宋时期的社会现象与王安石变法存在必然联系的是( B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敌”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国用可足,民财不匮”A. B. C. D. 10.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C ) A. 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 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7、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 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 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长官,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之人。 请回答: (1)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核心是什么?是否得以实施?(1)整顿吏治;于1043年实施。 (2)这一主张的实施效果如何了。原因是什么?(2)最终失败。变革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3)这一措施的实施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是否有关?(3)为王安石变法创造了一定的基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