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97525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非理想反应器和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重点: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义、物理意义、测试方法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及其应用 非理想流动模型及其在实际反应器计算中的应用 停留时间分布应用于连续釜式反应器中的固相反应 微观混合对反应结果的影响,2,理想状态的反应器 BR物料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无返混 PFR物料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无返混 CSTR物料具有停留时间分布,返混最大 非理想反应器工业反应器 特点:偏离理想状态,存在返混,概述,3,描述非理想反应器的三个要素: 停留时间分布 混合程度 反应器模型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研究思路: 首先考虑反应器流动模型,将其近似为PFR和CSTR 非理想流

2、动,需要考虑宏观混合和微观混合 停留时间分布,4,A按混合对象的年龄分: 相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同龄混合,如BR 不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返混,如CSTR 年龄 物料在反应器中已停留的时间,针对在反应器中的物料而言。,6.1 混合现象分类,5,物料混合均匀程度与考察混合的尺度有关,6,B.按混合尺度大小分: 宏观混合指设备尺度上的混合现象 CSTR使物料在设备尺度上达到混合 PFR使物料在设备尺度上无任何混合 微观混合指物料微团尺度上的混合现象 微团之间完全均一混合状态均相反应 微团之间完全不混合状态固相反应 介于中间混合状态互不相溶液液反应,7,6.2.1 停留时间分布的表达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

3、停留时间的长短随机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的分布随机 随机函数的表达方式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t)、E(t)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6.2 停留时间分布及其性质,8,定义: t=0时瞬间流入反应器的物料中,停留时间介于t与t+dt之间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t)dt。 归一化的性质:,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t),9,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定义 t=0瞬间流入反应器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率。 由定义可知:,0.8,40min,10,3. (t)和F(t)的关系,F(t),t,(t)曲线上t时的值 F(t)曲线上对应点的斜率,图中的阴影面积 F(t),11,小结,停留时间分

4、布表征了发生在化学反应器内物料混合的特性。 f(t)是指出口处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在分析反应器特性时, f(t)是最有用的参数,它描述了反应物流参与化学反应的时间长短,12,6.2.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应答技术 用一定的方法将示踪物加入反应器进口,然后在反应器出口物料中检测示踪物的信号,以获得示踪物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实验数据。 示踪物的输入方法 阶跃法;脉冲法。,13,示踪物的基本要求 示踪物与进料具有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流动性质和物理性质; 示踪物具有易于检测的特殊性质如光学的、电学的、化学的或放射性的; 示踪物不能与物料发生化学反应或被吸附; 用于多相系统检测的示踪物

5、不发生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情况。,14,1. 脉冲法,当反应器中流体达到定态流动后,在某个极短的时间内,将示踪物脉冲注入进料中,然后分析出口流体中示踪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停留时间分布。,反应器,检测器,示踪物,脉冲输入,出口响应,15,设:物料流量v 脉冲注入示踪物总量Q 出口处示踪物浓度C(t) 当t=时,加入系统中的示踪物全部离开,16,停留时间介于tt+dt之间的示踪物量,用脉冲法可测得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t),17,流体达到定态流动后,自某瞬间起连续加入示踪物流,然后分析出口流体中示踪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停留时间分布。,2. 阶跃法,18,设:混合物流量=v 出口物料中示

6、踪物浓度=C(t) 示踪物流出量=vC(t) 根据F(t)定义: 出口处停留时间t的示踪物流出量vC0F(t) vC0F(t)= vC(t) F(t)=C/C0,用阶跃法测得的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19,6.2.3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1.数学期望 对原点的一阶矩,即平均停留时间 意义:随机变量的分布中心 曲线下面积的重心在横轴上的投影,20,上式也可写为: 对离散测定值则有:,21,2.方差 停留时间分布对于数学期望的二阶矩,离散度。 PFR:所有物料的停留时间相同,方差愈小,流动状况愈接近PFR,22,对离散型实验数据,23,3. 对比时间(无因次时间),定义: 平均停留时间:

7、(t)具有归一性,24,在对应的时标处, F()=F(t),以为自变量时(t)数值比以t为自变量时大 倍,25,方差,26,数字积分公式,27,=5/3C(0)+ 4C(1) + 2C(2) + 4C(3) +2 C(4) + 4C(5) +2 C(6) + C(7) = 5/30+4(3+5+2)+2(5+4+1)=100 g. min/L,0 1 2 3 4 5 6 7,F(5)=5/2f(0)+ f(1) = 5/20+ 0.03 =0.075 F(10)=5 f(0)+ f(2) /2 +f(1)= 5 0+ 0.05 /2 +0.03=0.275,28,.,,,29,.,2),30,

8、.,t 0 5 10 15 20 25 30 35 C(t) 0 3 5 5 4 2 1 0 20 E(t ) 0 0.03 0.05 0.05 0.04 0.02 0.01 0 0.2 t.E(t) 0 0.15 0.5 0.75 0.8 0.5 0.3 0 3 t2.E(t) 0 0.75 5 11.25 16.0 12.5 9.0 0 54.5,31,6.2.4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32,1. 平推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t)曲线: t 时,f(t)=0; t= 时,f(t)=。,F(t)曲线: t 时,F(t)=0; t 时,F(t)=1。,33,2. 全混流反

9、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测试的方法:阶跃法 假设:进料中示踪物的浓度C01,物料流量v 出料中示踪物的浓度C(t) 对反应器作示踪物物料衡算(在dt时间内) 加入的B量流出的B量留在反应器中的B量,34,移项,积分,出口物料示踪物所占分率,35,当1时,即 时, 说明:有63.2%的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 间小于平均停留时间。,全混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图,36,PFR: CSTR: 一般反应器:,CSTR的方差:,37,某全混流反应器体积为100L,物料流率为1L/s,试求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为(1)0100s,(2) 90110s,(3)100s的物料在总进料中所占的分率。 解: (1)0100

10、s,【例】,38,(2)90110s 停留时间在90100s间物料所占分率为: F(110)F(90)0.6670.5930.074 (3)停留时间在100s物料所占分率为: 1F(100)10.6320.368,39,PFR和CSTR串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对比例6-2),CSTR在前,PFR在后,在CSTR中的停留时间为 ,在PFR中的停留时间为 。用脉冲法在CSTR的入口注入示踪剂,则在CSTR出口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则整个反应器体系的f(t)为:,0,t,t,PFR在前,在CSTR后的情况,40,6.3 非理想流动模型,.,停留时间分布与返混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模型方法解

11、决工业反应器中返混的影响 工业反应器计算: 依据实际流动状况选择合理简化的流动模型,并用数学方法关联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关系,然后通过实验测定的停留时间分布来检验选择模型的正确程度,确定模型参数,最后结合反应动力学来估计反应结果 模型法:通过对复杂过程的分析,进行合理的简化,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予以描述,使其符合实际过程的规律性,然后加以求解,41,数学模型方法的基本精神 简化,简化到能作简单的数学描述; 等效性,简化模型等效于考察对象 ; 模型参数愈少愈有效。 理想反应器模型 PFR;CSTR。 实际反应器模型 扩散模型;多釜串联模型。,42,6.3.1 扩散模型,基本假定(De为模型参数)

12、 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每一个截面上具有均匀的径向浓度; 在每一个截面上流体速度和扩散系数均为一恒定值; 物料浓度是流体流动距离的连续函数。,返混较小,43,取dl微元段作物料衡算(无反应): 微元内累积量: 进入微元量: 离开微元量:,44,整理后得: 写成无因次的形式:,扩散模型,无因次扩散模型,45,式中: 彼克列(Peclet)准数 Pe意义: 轴向对流流动与轴向扩散流动的相对大小。 Pe,轴向返混程度。,46,扩散模型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47,.,较小时( 0.01),可解得:,模型 的求解:,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可解得方差与Pe的关系:,当实验获得f(t),即可计算出 ,从而求出Pe

13、和模型参数De,48,6.3.2 多级全混流模型,用N个等体积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来模拟实际反应器,N为模型参数 特点: N个CSTR总体积实际反应器体积 N个CSTR总平均停留时间实际反应器停留时间 每一级的平均停留时间为:,49,根据对示踪物的物料衡算,可推导得到多级全混流模型的(t)为:,50,方差:,通过停留时间分布曲线f(t)可求的方差,从而可求取模型参数N,51,6.4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计算,实际流动反应器的计算方法: 确定模型实验测得(t) 求取模型参数计算反应的结果,52,6.4.1 多级全混流模型反应器的计算,确定模型(t) N 多级全混流模型:,多级CSTR串联:(n1,等V

14、Ri,等T),53,6.4.2 轴向扩散模型反应器的计算,对微元作物料衡算得: 无因次参数表示,54,边界条件:,55,一级反应可得显式解 其中:,56,扩散模型的一级反应 扩散模型的二级反应 计算线图 计算线图,57,.,例 脉冲法实验测得某反应器出口流中示踪剂浓度变化如下: t ( min ) 0 5 10 15 20 25 30 35 C(t) (g/l) 0 3 5 5 4 2 1 0 求:平均停留时间; 若用多级釜模型描述此反应器内流体,在其中进行液相反应A产物,(-rA)=kCA , k=0.1 min , 转化率为多少? 若把此反应器看作PFR,在其中进行同样反应 , 求 xAf

15、 =?,58,=5/3C(0)+ 4C(1) + 2C(2) + 4C(3) +2 C(4) + 4C(5) +2 C(6) + C(7) = 5/30+4(3+5+2)+2(5+4+1)=100 g. min/L,0 1 2 3 4 5 6 7,F(5)=5/2f(0)+ f(1) = 5/20+ 0.03 =0.075 F(10)=5 f(0)+ f(2) /2 +f(1)= 5 0+ 0.05 /2 +0.03=0.275,59,.,解: ,,60,.,2),61,.,t 0 5 10 15 20 25 30 35 C(t) 0 3 5 5 4 2 1 0 20 E(t ) 0 0.03 0.05 0.05 0.04 0.02 0.01 0 0.2 t.E(t) 0 0.15 0.5 0.75 0.8 0.5 0.3 0 3 t2.E(t) 0 0.75 5 11.25 16.0 12.5 9.0 0 54.5,62,.,液相反应 :,63,.,3) PFR中,,64,作 业,P165 6-1 、 6-7 P166 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