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试题(一)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4997186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试题(一)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试题(一)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试题(一)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2021 学年必修 3 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历史史(一)(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吕氏春秋则说:“忠 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后者对孝的认识() A与前者本质相同B更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C体现了时代潮流D更强调宗法血缘观念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可知忠孝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的需要,且吕氏 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订的,糅合了百家精华,形成杂家,超越了儒家仁政的目标,顺应 了中央集权的时代潮流,故选 C 项;儒家提倡孝道,意在实施仁政,而吕氏春秋提倡忠孝,

3、意 在培养忠君思想,加强君权,后者对前者有发展,排除 A 项;儒家强调孝是个人道德问题,而吕 氏春秋强调忠孝是社会需要,排除 B 项;吕氏春秋强调的是为君主服务,排除 D 项。 2.战国时期,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评论当时各家思想,指陈其特点。这一现象() A源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全面推广B促使地主阶级统治得以确立 C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基本精神D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答案】C 【解析】中华文化同宗多源,各家思想之间相互批判、借鉴有利于形成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故 选 C 项;“全面推广”说法欠妥,排除 A 项;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地主阶级统治的基本确立,排除 B 项;各家思想之间相互借鉴有利于丰

4、富本派思想内涵,排除 D 项。 3.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法进行分 析考证, 认为这都是谣传而非真实的历史, 并列举相关事例来说明这些传言不可靠。 这说明 () A孟子注重对史料的考证B光鲜的事迹才是真历史 C社会转型致使谣言盛行D礼乐制度已经走向崩溃 【答案】A 【解析】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 法进行分析考证,说明孟子对这个传说进行考证,故选 A 项;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 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法进行分析考证,认为这都是谣传而非真实的历 史

5、,强调孟子对传说的谨慎态度,没有简单信任,排除 B 项;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 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法进行分析考证,这里无法体现社会转型所产生 的影响,仅从孟子的治学态度来说明,排除 C 项;“伊尹以割烹要汤”不属于礼乐制度,排除 D 项。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学教育的破产,商、周以来的“学在王官”日益转向了“学在私门”。这 一变化() A是百家争鸣局面推动的结果B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新知识分子群体形成D加速了各家学派思想的融合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教育由官府垄断“学在王宫”转变为出现民间私学“学在私 门”,体现出

6、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瓦解,教育层面由官府控制为贵族服务,下移为有教 无类,有利于处于下层的贵族或普通的民众接受教育,容易形成在贵族之外的新的知识分子阶层, 故选 C 项;学在私门有利于培养一些新的知识分子阶层,这些新兴士阶层为争取诸侯重用,纷纷著 书立说,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 A 项;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学派, 百家争鸣是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教育是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特权,变 成了受教育者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不能反映出有利于各家思想的融合,排除 D 项。 5.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7、夏天暑热,扇 凉其枕;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闻而召之,并署“门下孝”这反映出 A孝道开始受到时人的推崇B统治者重视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护 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D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 【答案】B 【解析】 黄香因孝入仕, 说明统治者重视维护人伦秩序, 这可以起到教化百姓及巩固统治之效果, 故选 B 项;“开始”说法欠妥,东汉之前孝道已经受到重视,排除 A 项;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 道德对人性的积极影响,而非束缚,排除 D 项。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6.

8、故宫的御花园有效地利用“错景”的手法邻借了院外大树等其它景物,实现了“虚”与“实”、 “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此处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属于() A道家审美思想B皇权至上观念 C儒家礼制思想D“南面而王”观念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故宫的御花园实现了虚与实、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 这比较符合道家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故选 A 项;“皇权至上”意思是指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这与题干中“虚与实、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没有关系,排除 B 项;儒家礼制 思想强调等级观念,而“虚与实、动与静”不是等级的表现,排除 C 项;“南面而 王”是指面南背北而称王,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地理方位,排除 D

9、项。 7.汉武帝统治时期,既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借助“深酷用法 者”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面对民众的反抗运动,汉武帝晚年悔过,下轮台罪已诏,改弦更张、 与民休息,避免“亡秦之祸”。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已经融合B汉代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C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D汉武帝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知,汉武帝利用了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来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故体 现出汉武帝利用多种的思想维护统治,故选 D 项;材料不仅体现了汉武帝利用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还采用了道家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民休息,故 A 项不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10、排除 A 项;从材料中可知, 汉武帝不仅使用了儒家的独尊儒术,还利用了法家的严刑峻法和道家的休养生息,排除 B 项;材料 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利用了多家思想,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故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不 是材料主旨,排除 C 项。 8.王守仁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 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此可知,王守仁倡导() A良知在修养中的主动性B用良知来支配人的行为 C对客观知识的学习D发明本心安身立命 【答案】B 【解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知行合一,用良知来 支配行为,故选 B 项;“知之真切

11、笃实处”即强调知是本源,行动是其体现,排除 A 项;“知是行 的主意”强调知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知来指导行,排除 C 项;“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知 和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不仅仅是守住本心,排除 D 项。 9.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龙泉青瓷以它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 宋代龙泉青瓷的造型与装饰绘画 风格简洁、生动,与文人画所示的疏淡简远、流畅写意的审美思想是一致的。由此可知,宋代龙 泉青瓷() A带有商品生产性质B制作工艺非常高超 C深受理学思潮影响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宋明理学的知识可知,“文人画所示的疏淡简远、流畅写意的审美思想”与理学 追求的意境一致,再据材

12、料宋代龙泉青瓷“与文人画一致的”可知,其也深受理学思潮影响, 故选 C 项;材料并未提及宋代龙泉青瓷独特的造型与装饰是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无法体现其 带有商品生产性质,且其属于官营手工业,本身也不具有这一性质,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 龙泉青瓷独特的风格,而非制作工艺,排除 B 项;据材料“与文人画是一致的”可知,宋代龙 泉青瓷并不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排除 D 项。 10.程颢提出“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 天。当处使认取,更不可外求”。从中可以看出程颢() A倡导格物致知B提出知行合一C奠定心学基础D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C 【解析】据材

13、料“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使认取,更不可外求”,可知程 颢主张求道不必外求,回顾本心即可,因为心中包含天、道,结合所学,可知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 也,为心学提供了基础,故选 C 项;依所学,格物致知强调接触世间万物才能明理,而材料“道外 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可知强调求道不可外求,排除 A 项;依所学,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主 张,排除 B 项;依所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排除 D 项。 11.当代学者徐定宝在黄宗羲评传中写道“阳明心学倡导心外无物、心外无学肯定 主体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的性质起着决定的作用, 引导人们走出圣贤与经典为中心的章句之学的 死胡同, 点明儒学伦理精神处

14、于世人自己的心灵之中在明代中后期的文化思想界激起了巨大 的波澜。”据此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A延续了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性思考B客观上延缓了儒学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C摆脱了儒学在中国思想界的中心地位D有效推动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新发展 【答案】A 【解析】 阳明心学认为天下间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心中, 无需外求, 对朱熹理学进行了理性批判; 这在明代中后期的文化思想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故选 A 项;材料强调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延 续了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性思考,不涉及延缓儒学世俗化的问题,排除 B 项;明清儒学仍是对传 3 统儒学的批判继承,程朱理学仍占主流地位,排除 C 项;明末资本主

15、义萌芽推动了明末清初的思想 活跃局面,排除 D 项。 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 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对此观 点理解正确的是() A乾嘉学派重实学反空谈B乾嘉学派提倡经世致用 C乾嘉学派推崇人文精神D乾嘉学派否定程朱理学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可见 乾嘉学派崇尚考订,故选 A 项;题干中“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见乾嘉学派不注重联系现实,排除 B 项;乾嘉学派的出现

16、,一般认为是清朝统 治阶层残酷镇压和笼络羁縻臣民政策的产物,是对人文主义的摧残,排除 C 项;乾嘉学派重考据, 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但不否定程朱理学,排除 D 项。 13西汉文翁在任蜀守期间,建立蜀郡学宫为郡学子弟免除徭役,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郡县官吏, 汉武帝元朔五年朝廷诏令天下郡国全部仿照蜀郡建立官学,中国地方官学制度就此确立。这表明 () A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视B蜀郡适宜于教育模式的尝试 C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在强化D蜀文化对全国各地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蜀郡学宫的教育模式被西汉政府进行了推广,这表明蜀郡教育模式受 到中央重视,故 A 项符合题意;受到中央的重视的未必就适宜于做教育模式的尝试,排除 B 项;没 有比较不能推知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在强化,排除 C 项;材料能说明蜀郡教育模式对当时的影响较 大,但不能说明整个蜀文化对全国各地影响深远,排除 D 项。 14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 礼佛,柳宗元、刘禹锡公开宣扬“援佛人儒”。这反映出唐朝思想界() A出现了三教合流现象B儒学地位已岌岌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