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2777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同步测试卷(十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历史(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A,【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答案A。,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B,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 ) A“道无为而无不

2、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A,4战国时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 )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B主张“贤明”的君主政治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 ) 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3、” 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D,6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C,7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A,【解析】材料讲到如果君主无道,上天就会谴责,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答案A。,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4、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B,【解析】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法家、阴阳家、道家、佛教等的合理成分,所以错误。故答案为B。,9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C,【解析】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与题干要求一致。答案C。,10. “父母教,须

5、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B,【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对父母恭敬孝顺的思想,反映当时的教育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答案B。,11前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有 ( ) “仁”的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 B C D,C

6、,【解析】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属于封建伦理道德,是应剔除的糟粕。答案C。,12“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这句话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 ( ) A破除对孔子迷信的思想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B,13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 )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C,【解析】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制度本身无法挽回,只有靠压制人心,压制人欲来维护,延缓封建制度衰落,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选C。,1

7、4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 )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孙中山,C,【解析】提取信息:农民没有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只是寄望于一个好皇帝,来拯救众生。黄宗羲认为“天下大害君而已矣”,对农民们的看法提出质疑,答案C。,15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对传统民

8、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D,【解析】从材料中“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等信息中可知是赞成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答案D。,16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A,17下列各项中,哪种观点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 ( ) 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

9、世师”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A,【解析】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习、研究要服务于现实生活。B、C、D强调关注民生、关注国家,而A主张死读“四书五经”。答案A。,1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D,19“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10、。”这段材料应当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 A老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董仲舒,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材料。材料强调的“道德教化”,属于儒学家董仲舒的思想,答案选D项。,20中国服饰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战国的“清新”,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元的“粗壮豪放”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 A“百家争鸣”、玄学盛行、民主政治、疆域辽阔 B“罢黜百家”、佛教修行、政治腐朽、行省制 C“百家争鸣”、佛教修行、国家富强、疆域辽阔 D“百家争鸣”、分裂战乱、国家富强、少数民族统治 【解析】服饰文化反映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战国时百家争鸣提出各种新观点,出现清新风气;六朝时期

11、战乱频仍,人们的思想文化“消瘦”;唐朝时国家富强“思想观念表现出丰腴华丽风气;元朝时少数民族统治全国,文化带有明显的“粗壮豪放”风格。选D项。,D,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材料二: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

12、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材料三: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

13、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人们(南北朝时期)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3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4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归纳概括能力。注意问题的提示语句“依据材料

14、回答”。在材料中阅读找出关键语句,依托课本知识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参考答案】 (1)认为妇女再婚正常。依据: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阿兄(亲属)认可。,(2)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3)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4)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22(25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

15、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8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15分),【解析】第(1)(2)问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具有开放性,三段材料,三种不同的结论。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第(3)问首先要清楚,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实际就是儒家思想。三个时期的变化实际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表现。,【参考答案】 (1)晚清组。,(2)东汉组、宋代组。 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