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92659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5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编号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一、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 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

2、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3、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 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

4、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

5、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 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 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 动方向 运 动方向是否改变

6、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 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物体是否受力、受

7、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十二章力和机械知识提纲十二章力和机械知识提纲 一、弹力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二、重力: 概念: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

8、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 g=10N/kg 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 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摩擦力: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 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

9、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 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 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

10、、应用: 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 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 四、杠杆四、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表

11、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表示。 画力臂方法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找支点 O;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 标力臂(大括号) 。 O F1 l1 l2 F2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 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 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

12、名称结 构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羊角锤、钢丝钳、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 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 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五、滑轮 1、定滑轮: 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速度 v

13、F) = 重物移动 的距离 SG(或速度 vG) 2、动滑轮: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 1/2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 2 倍 3、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1/2 (G

14、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 2 倍 组装滑轮组方法 : 首先根据公式 n=(G物+G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l1l2 F2 F1 F1 l1 F2 l2 压强和浮力知识提纲 压强和浮力知识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 体的重力 G。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重为 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下列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为: G G F+G GF F-

15、G F 2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3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 P=F/S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 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 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 S(受力面积要注意 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

16、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P=g h。P=g h。 压强单位 Pa 的认识 :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 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 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 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二、液体的压强 1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2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密度有关。 33压强公式: 推导过程: 液柱体积 V=Sh ;质量 m=V=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