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818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2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解读,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 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2)1953年 逝世,为苏联 提供了契机和可能。,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改革,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改革 (1)农业方面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 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 。 大规模开垦 和种植 。 农业有所好转,但 和 使其再度出现危机。,扩大,自主权,削减,收购价格,荒地,玉米,瞎指挥,恶劣气候,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工业方面 措施:改革工业 ,扩大 。 局限性:没有使企业获得 的经济地位。 (3)政治方面 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对斯大林的 。 进行大规模的 活动。 未找到 产生的真正

2、,不久重新陷入 的泥淖。,管理体制,地方权力,独立自主,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个人崇拜,根源,个人崇拜,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评价 (1)积极方面 冲击了 。 打开苏联 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 。 (2)消极方面 表现:未能从 上打破 的框架。 原因:缺乏正确的 、总体规划和科学试验。 (3)最终结果:改革 ,各种矛盾突出, 下台。,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开创性,根本,斯大林模式,理论指导,后期,赫鲁晓夫,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改革初期 (1)措施 内容:重点进行 ,推行 “ ”。 局限:没有改变 的基本政策。 (2)结果 对高度集中的 产生一定的 作用。 和 增强

3、,成为超级大国。,经济改革,新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冲击,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改革后期 (1)状况:过分追求 ,改革步伐逐渐缓慢。 (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 和下降,各种 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稳定,停滞,社会矛盾,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发展战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混乱,民主化,公开性,自由化,反对势力,多元化,多党制,领导地位,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邦联,知识研读,知识梳理,四、苏联解体 1. 后,苏联 发生质变,各共和国纷纷独立。 2.1991年12月8日, 、乌克兰、白俄罗斯签订 ,成立 “

4、 ”。 3.1991年12月21日, 签署,苏联完全解体。 4.1991年12月26日,“苏联”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八一九”事件,国家政权,俄罗斯,明斯克协议,独立国家联合体,阿拉木图宣言,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一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1)背景方面:改革都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2)指导思想方面: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并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3)内容方面:都主要涉及了经济领域。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制形式外,私人(个体)经济存在。 (4)结果方面: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

5、的效果。,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不同点 (1)指导思想方面: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主张对苏联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内容方面:三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也是首先从农业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还涉及政治领域。,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结果方面:赫鲁晓夫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勃列日涅夫改革造成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

6、滑坡,而且还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苏联解体。 【思维拓展】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变革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反映了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2009广东文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

7、经济体制,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改革。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但他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答案】C,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二战以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 A.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C.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 D.对农业重视不够 【解析】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B,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

8、点二 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原因及认识 1.原因 (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2)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社会发展缓慢,必然制约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 (3)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和破坏,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认识 (1)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9、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知识研读,考点整合,(4)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6)改革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独

10、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受挫,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2010福建文综)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1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两极格局对峙、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美苏争霸,A、B两项不符合题意;普京当政时期已经谈不上“实行改造而非改革”了,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 在不发达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A. B. C. 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表明在不发达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照样行得通,不正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给社会主义带来的教训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