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05772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西方学者眼中最有影响的炎黄子孙,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入选的炎黄子孙有七人:孔子(名列第5);蔡伦(名列第7);秦始皇(名列第18);毛泽东(名列第20);老子(名列第75);隋文帝(名列第82);孟子(名列第92)。 在一百名以外而列入的炎黄子孙有朱熹、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孙中山和唐太宗李世民等。,问题的提出,一、东方管理思想的萌芽“前轴心时代” 二、东方管理思想的集成“轴心时代” 三、从秦汉大一统到鸦片战争时期管理思想的演化与发

2、展 四、近现代东方管理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六、东西方管理文化的比较 七、儒释道思想与东方企业文化建设,一、东方管理思想萌芽于中国的“前文化轴心时代”-夏商西周时期,1、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夏、商、西周概述 2、神佑王权的统治思想 3、周公的德政思想 4、易经的管理思想,#东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源头,学者们普遍认为 , 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是东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管理学专家、学者在探讨东方管理哲学思想时往往仅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始探究,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的思想源头。中国的考古重大新发现正在逐渐显现一个巨大而惊人的事实:形成于“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并

3、不是原始版本。,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夏、商、西周概述,夏、商、西周,史称“三代”。 夏朝从“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至桀于公元前16世纪灭亡,夏传14世、17王、471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从商汤建国到纣灭亡,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其中有二十九个王见于甲骨文中。从汤到纣共四百九十六年。 西周,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地区。到西伯(文王)即位时,准备灭商。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王,周朝建都镐京。史称西周,后成王即位,周公摄政。,神佑王权的统治思想,夏朝的开国之君禹死后,其子启杀死伯益,继承王位。有扈式的反抗遭到启的镇压。启在出征誓词中说:“有扈式威侮五

4、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令予唯恭行天之罚。” 商王编造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表明商王君临天下,代表的是上天的旨意。 西周的国王称为“天子”,即天帝的嫡长子,其统治地位和统治权威不可动摇,最终完成了神权与王权的合一。 天神、地王、先祖:三元关系;二元关系;一元关系, 1、周公的德政思想,思想界、史学界公认周公乃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便是周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专家学者认为周公乃中国第一大儒。 周公的管理哲学思想集中载于尚书周书,其主要领导思想为敬德、保民、慎罚、用贤。,2、易经的管理哲学思想,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

5、,并作卦辞和爻辞,始称易经。易学专家普遍认为,“易”包括三个含义:变易、简易、不易。黑格尔和钱钟书的争论? 易经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日新、生生、变易、时中。,二、东方管理哲学思想集大成于中国的“文化轴心时代”-春秋诸子百家,“轴心时代”的提出与文化魅力 1、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2、儒家的仁政思想 3、墨家的“兼爱”思想 4、法家的“法术势”思想 5、兵鬼家的奇正智谋思想,“轴心时代”的提出与文化魅力,雅斯贝尔斯于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和目的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 。“轴心时代”是用以描述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中国、印度、伊朗、巴勒斯坦和希腊地区的文化突破。 文化史家认为,“轴

6、心时代”观念具有巨大的文化魅力,其一,它启示人们,天道、梵天、佛、罗各斯、耶和华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人类心灵的视野中;其二,它提醒人们,“轴心时代”在这种超越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象征系统及其表达者与维护者(知识精英)具有相对独立的批判和反省功能,它们同变动不居的现实社会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张力。,1、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道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观,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的本质是“无”,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和庄子所著的庄子。 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相反相成”,“以柔克刚”水的哲学 庄子的管

7、理哲学思想体现了最高层次的管理境界,如人地关系、人伦关系的和谐论,逍遥清静的无为论。,2、儒家的仁政思想,儒学是一门经世哲学,其主要代表著作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就是朱熹指称的“四书”。儒学的核心:中庸。 孔子的管理哲学思想主要有仁学礼治、任人唯贤与中庸之道。 孟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仁政、民本、重义轻利。 荀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礼法并重、尚贤使能。,3、墨家的“兼爱” 思想,墨家是战国初期的思想流派,是儒家的反对派。其分前后墨家,但总体上讲,墨家的思想还是以墨子为主流。 墨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4、法家的“法术势” 思想,法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流派,法家前

8、期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邓析、李悝,战国时期的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李悝乃法家创始人,后期有战国时期的韩非、李斯等。商鞅是前期的代表,而韩非则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商鞅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强力论、法治论。 韩非子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以法治国、以术御下、以势立威 。,5、兵鬼家的奇正智谋思想,兵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春秋时期的孙武、姜尚等, 战国时期的吴起、孙膑等。 主要著作有孙子兵法、 六韬、 吴子兵法、孙膑兵法等。 其中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最著名,影响最大。 孙子兵法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有 “经之以五事”。重战、慎战、备战。“未战而庙算”。奇正谋略。“令之以文,齐之以武”。,鬼家:纵横

9、家的智谋思想,纵横家是战国后期的思想流派,西汉称其为“长短说”,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舌战)等,代表著作是战国策。 纵横家的主要领导思想有:礼与时变。察能授官。民本君末。珍策重智。,三、从秦汉大一统到鸦片战争时期东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演化与发展,1、秦汉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 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管理哲学思想 3、隋唐宋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 4、明清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1、秦汉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秦汉时期的主要政治家有秦始皇、李斯、刘邦、刘彻等,主要思想家有董仲舒、司马迁等。这一时期的主要统治或管理思想有秦始皇、李斯的皇权专制思想,刘邦、刘彻的统治思想,汉初的黄老之学,淮南子的无为思想,董仲舒的德化主

10、义,以及司马迁“因循为用”的治政方略。,(1)秦始皇、李斯皇权专制思想,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这说明秦始皇在权力运作上一人独断专行。 李斯协助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 秦始皇推行“皇权至上”。,(2)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的统治思想,刘邦在管理哲学思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用人”,在用人上,刘邦堪称真正的领导者,成就大业的帅才,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韩信所言:“陛下不能兵,而善将将。” 汉武帝刘彻的统治思想,即“霸王道杂之”,其含义是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德邢兼用,正如汉书武帝记所载,“劝善邢暴,五帝三皇之所由昌也。”,(3)汉初的

11、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主张行政官员少管或不管,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心生产。 盖公曰:“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陆贾主张“道莫大于无为。” 新语无为云: “事愈繁,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 因循。在政治上主张不可轻易更改百姓已习惯了的法典,在经济上,取民有度, 使民以时。史称的“萧规曹随”便是因循的最好的注脚。不但曹参丞相如此,继任的陈平丞相亦 “本好黄帝,老子之术”,遵循既定政策, 绝不妄作更改。,(4)淮南子的无为思想,淮南子倡导的是积极无为思想,否定庄子的消极无为论。 淮南子主张管理者尊重、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 淮南子在用人上提出,“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淮南子在管理艺术上提出

12、,以柔克刚、以后制先、以简驭繁、以权应变、以小明大等等卓越思想。,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曹操的管理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突出方面,即领导谋略和领导用人。其管理哲学思想主要见于曹操集与三国志魏志武帝记。 诸葛亮的管理哲学思想主要是任人唯贤和法主德辅。其管理哲学思想兼具儒法道,主要见于诸葛亮集。 刘劭的人物志吸收儒、道、阴阳、墨等各家人才思想的观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思想体系,其中的人才分类对管理者而言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刘劭与人物志,刘劭,三国时期重要思想家,隋志将其列为名家,字孔才,广平邯郸人,生活年代主要在汉献帝建安以后及明帝执政时期。曾担任过尚书郎、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

13、,著作颇丰,其中人物志影响最大。 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人才学著作。宋代阮逸说:“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现代国学大师汤用彤称该书为“知人任官之本。”,人物志中人的性情的“九偏”,性情九偏 1、性情宽厚粗略的人,能识大体,但不善办理细微的事务;2、性格高亢严厉的人,能严明执法但不善委屈变通;3、性情坚强刚劲的人,能端正求实,但往往感情外露处事简单急躁;4、能言善辩的人,见识敏锐深刻,但往往因直率偏激而不全面;5、随波逐流的人,平易豁达,但缺乏大志和精密的谋划;6、见识浅薄的人,容易满足,但往往浅尝辄止,不能解决深层次的繁难问题;7、性情宽和徐缓的人,能从容论事,但行

14、动不快速果断;8、性格温婉柔顺的人,平和明理,但往往缺乏主见和独立处理难题的能力;9、喜欢追求新奇的人,往往有创意,能标新立异,但时常自作聪明,华而不实。,人物志的12种人才类型,十二偏才 “清节家”:道德高尚,应授“师氏之任”,从事辅导君主、掌理德政工作;“法家”:擅长法制,督责各方,应授“司寇之任”,掌管刑法;“术家”:策谋奇妙,有治难之才,应授“三孤之任”,担任智囊;“国体”:三才皆备,应授“三公之任”,位于九卿之上,经国论道;“器能”:三才兼有,但不纯备,可授“冢宰之任”,位于众卿之首,统领百官;“臧否”:善辩是非,有司察之能,宜任“师氏之左”,协助师氏纠察风化;“伎俩”:心灵手巧,精

15、通工艺,应授“司空之任”,负责工程技术;“智意”:富智慧,有见识,宜任“冢宰之左”,协助冢宰协调内政外交;“文章”:擅长属文著述,宜充“国史之任”,负责撰写历史文献;“儒学”:掌握圣贤思想,宜充“安民之任”,施行德政教化;“口辩”:能言善辩,应答得宜,宜充“行人之任”,负责迎来送往、接待宾客;“雄杰”:勇武过人,有胆略,宜充“将帅之任”,负责统军作战。,人物志的八材,刘劭从智慧与胆力将人才分为:英、雄、英雄。英(聪明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诀之。如张良);雄(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如韩信);英雄(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徒雄而不英,则智者而不归往。一人之才,兼有英雄。如刘邦)。 八材:名

16、物之才(辨别事物);构架之才(构思创造);识达之才(见识敏达);赡给之才(辞丰理直);权捷之才(机变敏捷);持论之才(善守难攻);贸说之才(锐利善攻)。,刘劭的知人方法,九征:精、气、神、筋、骨、色、仪、容、言。 八观: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其达。 五视: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刘劭的用人艺术,因人而异,择长而用; 平淡之德,容纳百味。,3、隋唐宋时期的管理哲学思想,隋文帝的言论事迹主要载于隋书。他的主要管理哲学思想可概括为:一是改革行政制度。二是吸纳优秀人才。三是德法并重,法制宽缓。四是崇尚节俭,严戒奢侈。 唐太宗的管理哲学思想可概括为:重民、重才、纳谏、共治。唐太宗力倡君舟民水的主张,遵奉和实践儒家的民本主义。 武则天著有臣轨一书,记载了她治国用人的管理哲学思想。武则天的管理哲学思想主要有重贤重智,达道明权,君臣同体,无为而治。 朱熹的管理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以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