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90413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X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1,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精选,2,知识清单,精选,3,考情探究,精选,4,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知识清单,精选,5,名师点拨(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后,进步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而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主要表现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辛亥革命的延续,又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之“新”在于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精选,6,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相关史实可用顺口溜记作:中华民国建立 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

2、四反”闯新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相关史实可用顺口溜记作: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精选,7,知识点二五四运动,精选,8,名师点拨(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北洋 军阀的黑暗统治。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是其导火线。 (2)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不是彻底的胜利,因为五四运动并没有达到其最终目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彻底性主要在于参加运动的各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所表现出来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不要认为其彻底性的依据是斗争结果。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依据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

3、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决定斗争最终结果的主力军,不要误以为是由于其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精选,9,轻巧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用顺口溜记作: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反帝爱 国”搞斗争。“外争主权”反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支援。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精选,10,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精选,11,名师点拨(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 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

4、合的产物,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到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精选,12,轻巧识记因果关系记忆法,是指依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如:要记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1921年,就把这个时间与当时国内外大事相联系,找出前因后果。中国共产党

5、成立前的大事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0年,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大事有:19221923年全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等。,精选,13,1.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广泛传

6、播,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考能提升,精选,14,(3)为五四运动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对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2)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无

7、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精选,15,(3)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因此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5)五四运动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精选,16,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精选,17,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8、辟地的大事 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危难中的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但是无论是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展开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成立了新中国。,精选,18,学科素养家国情怀 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

9、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内涵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精选,19,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0、,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精选,20,典例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A )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精选,21,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人人以为”可知,材料并没有突出军阀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有国家色彩的

11、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说明国人的世界意识增强,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五四运动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A项正确。,精选,22,对应训练 1.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州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志士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汹。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方框中的是( A )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 解析抓住诗歌中的关键信息“学子斗争”“反封反帝”“休课休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可知选A项。,精选,23,2.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

12、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C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精选,24,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对峙时期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中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方式,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