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488266 上传时间:2017-09-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7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数学思想方法问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精髓 , 是培养数学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 如果经常反思总结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 能达到触类旁通的解题目的 , 而且能节省审题时间 , 因此 , 在中考冲刺阶段一定要多进行题后反思的环节 , 力争通过反思数学思想方法达到 “ 做一题 , 会一类 ” 的目的 初中数学思想主要有 : 转化思想 ; 数形结合思想 ; 整体思想 ; 分类讨论思想 ;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 统计思想 ; 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 现就常用数学思想方法举例说明如下: 1 转化思想 数学中考题是千变万化的 , 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 如新知识问

2、题转化为旧知识问题 , 较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等 , 都要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 2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从几何直观的角度 , 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数量关系 , 寻求代数问题的解决途径 , 或用数量关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去解决几何图形的问题 , 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 , 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 在初中阶段涉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容有 : 数轴 、 函数 、 三角形 、 四边形 、 圆 、 列方程 ( 组 )解应用题等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 可帮助我们理解题意 , 分清已知量未知量 , 理顺题中的逻辑关系 3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当被研究的问题存在一些不

3、确定的因素 , 无法用统一的方法或结论给出统一的表述时 , 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 , 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 分类的原则是 : ( 1 ) 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 ; ( 2 ) 一次分类必须是同一个标准 ; ( 3 ) 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分类思想有利于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 , 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 一般把握一个原则 : 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往往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比如 , 遇到 “ 等腰三角形 、 圆 ” 等相关知识时常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类型一 转化思想( 1 ) 解方程 : xx 1 2x3x 3 1. 【点拨】 解分式方程时,应去分母 “ 转化 ” 为整式方程再求解,最后

4、注意验根 【解答】 去分母 , 得 3x 2x 3x 3 , 整理 , 得 2x 3 , 解得 x 32 . 经检验 , x 32 是原方程的根 ( 2 ) 已知 : 如图 , 在梯形 A B C D 中 , A D / / B C , AB DC AD 2 , BC 4 , 求 B 的度数及 AC 的长 【点拨】 解决梯形问题时,往往通过作辅助线 “ 转化 ” 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特殊图形去解决,常见辅助线有平移一腰、作高、平移对角线等 【解答】 如图 , 分别作 AF BC , DG BC , F 、 G 是垂足 A F B DGC 9 0 . A D / / B C , 四边形

5、A F G D 是矩形 , AF D G . AB DC , Rt A F B Rt DGC , BF C G . AD 2 , BC 4 , BF 1. 在 Rt A F B 中 , c o s B BFAB12, B 6 0 . BF 1 , AF 3 . FC 3 , 由勾股定理 , 得 AC 2 3 . B 6 0 , AC 2 3 . 类型二 数形结合思想求满足不等式组 2x 5 1 , 3x 8 10 的整数解 【点拨】 解不等式 ( 组 ) 或求其特殊解时,要借助数轴求解,以防出现错解或漏解 【解答】 解不等式 , 得 x 2. 解不等式 , 得 x 6. 2 y 2 0 B y

6、 1 0 y 2 D y 1 0 y 2 解析: 数形结合法可选 C. 答案: C 3 已知 O 的半径为 13 cm , 弦 A B / / C D , AB 24 cm , CD 10 cm , 则 AB 、 CD 之间的距离为 ( ) A 17 cm B 7 cm C 12 cm D 17 cm 或 7 cm 解析: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如图,当 AB 、 CD 在圆心的同侧时,在 Rt OA E 中, OE OA2 AE2 132 122 5 ( cm ) 在 Rt O C F 中, OF OC2 CF2 132 52 12 ( cm ) EF OF OE 12 5 7 ( cm )

7、当 AB 、 CD 在圆心的异侧时,同理可求出 AB 、 CD 之间的距离为 17 cm ,故 AB 、 CD之间的距离为 7 cm 或 17 c m . 答案: D 4 在平面直角坐标平面中 , O 为坐标原点 , 二次函数 y x 2 ( k 1 ) x 4 的图象与 y轴交于点 A , 与 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 B , 且 S OAB 6. ( 1 ) 求点 A 与点 B 的坐标 ; ( 2 ) 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 3 ) 如果点 P 在 x 轴上 , 且 A B P 是等腰三角形 , 求点 P 的坐标 解: ( 1 ) 由解析式可知 , 点 A 的坐标为 ( 0 , 4 )

8、S O A B12 BO 4 6 , BO 3 , 点 B 的坐标为 ( 3 , 0 ) ( 2 ) 把 B ( 3 , 0 ) 代入 , 得 ( 3 )2 ( k 1 ) ( 3 ) 4 0 , 解得 k 1 53.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x253x 4. ( 3 ) 因为 A B P 是等腰三角形 , 所以 当 AB AP 时 , 点 P 的坐标为 ( 3 , 0 ) ; 当 AB BP时 , 点 P 的坐标为 ( 2 , 0 ) 或 ( 8 , 0 ) ; 当 AP BP 时 , 设点 P 的坐标为 ( x , 0 ) , 根据题意得 x2 42 |x 3| , 解得 x 76,

9、点 P 的坐标为 (76, 0 ) 综上所述 , 点 P 的坐标为 ( 3 , 0 ) , ( 2 , 0 ) , ( 8 , 0 ) , (76, 0 ) 5 阅读材料 : 为解方程 ( x2 1 )2 5 ( x2 1 ) 4 0 , 我们可以将 x2 1 看做一个整体 , 然后设 x2 1 y , 那么原方程可化为 y2 5y 4 0 , 解得 y 1 1 , y 2 4. 当 y 1 时 , x2 1 1 , x2 2 , x 2 ; 当 y 4 时 , x2 1 4 , x2 5 , x 5 , 原方程的解为 x 1 2 , x 2 2 , x 3 5 , x 4 5 . 解答问题 : ( 1 ) 上述解题过程 , 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 的过程中 , 利用 _ _ _ _ _ _ _ _ 法达到了解方程的目的 , 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 2 ) 请利用以上知识解方程 x4 x2 6 0. 解: ( 1 ) 换元 ( 2 ) 设 x 2 y , 那么原方 程可化为 y 2 y 6 0. 解得 y 1 3 , y 2 2. 当 y 3 时 , x 2 3 , x 3 , 当 y 2 时 , x 2 2 不符合题意 , 舍去 原方程的解为 x 1 3 , x 2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