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自己整理的,已排好版)-(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79639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65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自己整理的,已排好版)-(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自己整理的,已排好版)-(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自己整理的,已排好版)-(最新版-已修订)(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势一、夏商政治形势 (一) 、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原因是什么?(P4)(一) 、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原因是什么?(P4)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标志:金属工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 和礼制的形成 3、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4、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原因:农耕经济的进步 (二)夏朝的建立及政治制度的变化(P5)(二)夏朝

2、的建立及政治制度的变化(P5) 1、地位:第一个国家政权 2、政治制度变化:夏禹的儿子夏启以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 代替“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 器产生。都城阳城。 (三)商朝的建立及政治制度(P5 下)(三)商朝的建立及政治制度(P5 下) 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商汤灭夏建商朝。都亳,后盘庚迁都 殷,商朝也称殷朝。 2、商朝的政治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 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3、商朝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的原因: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 识能力;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

3、和奴隶的残酷统治。 二、西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P6 上)二、西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P6 上) (一)西周的建立:(一)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国, 都镐京,史称西周。 (二)分封制(P6 上)(二)分封制(P6 上) 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王 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一方诸侯,叫做诸侯国。 (封 建和封建社会是没有联系的) 2、西周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即封建亲戚,以藩 屏周) 3、概况: (1)分封物:“授土” “授民” ,即分封者受封土地和人民。 (2)分封者:周王、诸侯 (3)分封对象:姬

4、姓贵族(即周姓贵族,是分封主体) 、功臣、商朝 旧贵族。 (4)主要受封区域: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姬 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 鲁,在姬姓封国中位居最东。商朝旧贵族受 封于宋地。 4、受封者的权利与义务: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 役。 5、作用: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积极) 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消极) (三)宗法制(P6 下)(三)宗法制(P6 下) 1、含义: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权利。 2、目的:巩固分封制,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决贵族权力

5、、财产和 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 3、特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4、内容:(1)“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关系, 各等级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 (2)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5、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6、作用 : (1)保障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3)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 合在一起。 7、宗法制对于今天的影响: (1)积极影响:“尊宗敬祖” 、 “认祖归宗”的传统美德易于形成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今天也利于实施“以德治国”战略,利于促进祖国 统一大业的实现;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2)

6、消极影响:家长制作风仍然存在,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 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四)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四)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4 课前提示):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

7、中国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秦朝的统一(P8)一、秦朝的统一(P8) 1、秦统一的原因:(1)经济: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2)政治:局部 统一,为统一奠定基础。 (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 进一步加强。 (4)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5)个人:秦王赢 政的雄才大略。 (6)政策:远交近攻。 2、时间、过程: (1)统一六国:前 230221 年, 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实 现统一。 (注意顺序) (2)统一四海: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开凿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 水系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置岭南郡。 西南夷:开辟“五

8、尺道” ,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意义:(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 人民共同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的形成。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注意: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由中央和地方两套系统共同 构成的。概念: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 专制皇权: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 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 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一)中央(一)中央 1、 皇帝制度:(P12)皇帝制度

9、:(P12) (1) 创立:秦始皇确立。 (2)皇帝制度的特点 :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集全国行政、 司法、军事于一身 。 (3)皇帝制度的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君国关系:国家变成 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君 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3 (4)皇帝制度的发展: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原则。 2、三公九卿制: (P10)2、三公九卿制: (P10)(1)职权:丞相:“百官之首” ,辅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太 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2)关系 : 三方互不相属,各自分工,互相牵制、配合。 (3)意义: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

10、军国大权始终 掌握在皇帝手中;管理由皇帝任免,选贤任能,是 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 2、 朝议制度:朝议制度:影响:积极:集思广益,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 失误的有效途径。消极:受皇帝个人因素比较大,缺 乏政治稳定性和延续性。(P10) (二)地方:郡县制(P9)(二)地方:郡县制(P9) 1.郡县制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 政区划形式。 2.构成: 政权机构:郡、县。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 兵事、监察职责。 基层机构 : 乡、里,和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 3.意义: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能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

11、志。有益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巩固 统一。 (3)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的根本性变革。 4.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不同点:(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 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 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 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王 权的统治;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分封制郡县制 划分基础血缘纽带地域 官员产生 与权力 贵

12、族世卿世禄 拥有土地 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命, 不能世袭, 无封地 作用诸侯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易形成割据 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国家统一 (三)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三)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成 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对秦: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 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对后世:奠定了中 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消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容易形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耗 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13、。 阻碍资本主义因素成长。 (四)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P10 上)(四)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P10 上) 两汉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汉朝在除秦苛法的 前提下,对这些制度有所损益变化。表现在: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 汉武帝时期发展为刺史制度 ; (3)承袭秦朝的郡县制, ,出现“郡” “国” 并存的局面;(4)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 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5)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最大 的不同是分封同姓王和异姓王。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4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设

14、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朝议 制度,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度。北败匈奴,修筑长城;统一车轨,修 建驰道;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半两钱、秦权) ;统一文字,整顿 各地风俗(统一文字小篆) ;制定严厉法律(轻罪重刑) ;焚书坑儒, 控制思想;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特点。 注: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注: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为封建 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

15、 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 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历朝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措施:(P13/P14) )一、历朝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措施:(P13/P14) ) 注:君权与相权发展的趋势:注:君权与相权发展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初:(1)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2)汉武帝为加强皇权:频繁更换丞相;让身份地位的 士人参与中枢的决策;设立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外朝” 相对应的“中朝” ,又称内朝。 3、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将相权 一分为三。 (

16、1) 三省六部制的构成、职权: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 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 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3)影响: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互为 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分工明确、相互 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 的制约。 4、宋朝:二府三司制。 (1)内容:行政权: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同平章事相当于宰 相,为分散相权,参知政事为副相。军政权:枢密 院。财政权:度支、盐铁、户部三司。 (2) 评价 : 进一步分割相权, 加强了皇权, 却减弱了对皇权约束力。 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5、元朝: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 6、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P17) (1)废相理由: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胡惟庸骄恣擅 权(直接原因) (2)你如何看待宰相制的废除 (评价):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