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92835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突围 议论文开头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教:陈岳钦,议论文如何开头,(一)亮(直截了当地亮出观点),例一: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我们要像那位登山者一样,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温暖他人,做出正确的选择。,例二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二)转(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

2、正论。),例一: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例二 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人诚实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诚不信不为过。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在硝烟弥散的战场上,要想打败对手,就得抛开“诚信”,巧妙动用计谋,以诈取胜。,(三)引(引名言名诗句开头)。,例一: “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

3、。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 ( )( ) 神 明 ( ) ( )( ),例二: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四)喻(用比喻开头。),例一: 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 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

4、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例二: 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五)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例一: “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

5、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例二: 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 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六)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例一: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 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

6、现出来了吗?,例二: 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 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七)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议论等。),例一: 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

7、,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八)记 (简要地讲述一个故事、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例一: 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 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例二: 早日看过一幅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 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

8、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种“爱”,只能造就庸才。,例二: 教室里,一群高中毕业生热烈地辩论着成才的问题。有的说:“逆境更能成才,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有的认为:顺境容易成才。有的同学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珠的华罗庚,他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努力读书,把书读好,就能成才。这时,另有一个同学却举出汪精卫的例子,说没有爱国心,书读得再好,也不能成才。 我认为,他们的说法、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内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外界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顺境”、“逆境”、“机遇”,都是外因,成才的关键在于内因。,写作训练:,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请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