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87698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向二,应用创新演练,第1节,第1课时,1.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 行的,细胞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 性系统。 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是 一个全透性的结构。 3.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产生必 须具备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4.细胞膜对细胞内外的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这个开放 生命系统正常运转的保证。,(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和 。 (2)细胞壁的功能: 具有机械支持、维持 ,防止细胞过度吸水引起细胞破裂的作用。 参与细胞的很多代谢运动,在细胞的 、转运

2、和 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得到相关信息,经基因活化产生 或合成 、抵御病原菌的侵害。 (3)研究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意义: 有利于了解植物细胞 。 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价值。,细胞的形态,物质吸收,分泌,抗毒素,单宁,生命活动,纤维素,果胶,1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强度,这主要是由于存在着 () A细胞膜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 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纤 维素具有韧性和一定的强硬度。 答案:D,水分子,半透膜,半透膜,浓度差,2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 分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 (2)保护细胞。 (3)调节 的物质转运。 (4)细胞识别。 (5)在信息传递、 、细

3、胞分裂、 和细胞调节等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外界环境,细胞内外,细胞免疫,细胞分化,1渗透现象及其原理 (1)扩散作用装置图示:,硫酸铜分子和水分子均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 硫酸铜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最后浓度均等。 水分子从半透膜两侧进出数量相等,因此漏斗内液面不变。,(2)渗透作用装置图示:,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 两侧的水分子都在运动。 由于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数量多,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量少,所以在单位时间内,由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由漏斗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的水分子数量。 总体的扩散方向为水分子由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因此漏斗管内的

4、液面上升。,(3)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着浓度差。 即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以及隔在二者之间的半透膜构成。,关键一点 (1)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的浓度大小。 (2)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只能观测出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3)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10%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10%蔗糖溶液的大,故水由蔗糖向葡萄糖溶液移动。,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由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来体现。 (2)细胞吸水

5、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的差值。 (3)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出动物细胞的。 3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的城门) (1)细胞膜有选择地允许物质进出细胞,从而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进行。,关键一点 (1)病毒、病菌和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活细胞才具有的,死细胞的细胞膜不能控制物质的出入。 (3)植物细胞的最外层还有一层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

6、子通过原生质层 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半透膜的扩散。 答案:D,3完成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问题: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间接传递信息 的,如内分泌腺细胞将_分泌出来后,由_ 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有直接传递信息 的,如_和_的识别和结合则是通过两个 细胞_的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 (2)一般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受体。受体主要指 细胞膜中的_,它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结合有特 异性。,解析:(1)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为激素,激素分泌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在细胞间间接传递信息;精子和卵细胞则可以通过细胞膜上

7、糖蛋白识别和结合,在两个细胞之间直接完成信息交流。(2)一般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受体与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结合有特异性。 答案:(1)激素血液卵细胞精子细胞膜 (2)蛋白质,例1(2009海南高考)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解析本题考查渗透系统,鱼鳔是一种半透膜,鱼鳔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于外边,所以会从烧杯中吸水使其体积增大,使烧杯内液体浓度升高,当鱼鳔内外渗透压相等时,水进出达到平衡,烧杯液体和

8、鱼鳔内液体浓度相同。 答案B,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 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请推断在实 验开始时3种液体的浓度是(下表中的“高”表示高浓度 蔗糖溶液;“低”表示低浓度蔗糖溶液) (),解析: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说明液体浓度23;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说明液体浓度12,所以3种液体的浓度为123。 答案:A,例2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试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植物根对水分子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9、 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解析题目中说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等而吸收矿质元素的量有了变化,说明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有差异,说明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离子的吸收多少与载体数量有关,水稻培养液中硅离子明显降低,说明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因为对离子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所以与溶液离子的浓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答案C,1利用渗透原理探究两种溶液浓度关系 及物质是否穿膜。 2探究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典例剖析 右图可以用来说明渗透作用的原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

10、果将漏斗内的溶液换成相 同体积、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漏斗内的液柱高度将_ _。 (2)如果将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置于漏斗内和烧杯内,漏斗内的液柱高度将_ _。,(3)现有一瓶淀粉溶液和一瓶碘液,可以利用该装置来探究碘分子和淀粉分子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请写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提示:将淀粉溶液置于烧杯中,将碘液置于漏斗中) _; _; _; _。,解析葡萄糖是小分子有机物,可自由通过半透膜。在刚开始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较大,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葡萄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多于水分子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

11、杯内的数量,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同时由于葡萄糖也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导致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越来越小,最终两侧浓度达到相等,所以该实验中漏斗内的液柱高度将先上升后下降。同理也可分析将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置于漏斗内和烧杯内,漏斗内的液柱高度也是先上升后下降。在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时,要根据漏斗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变蓝进行分析,并注意实验现象与结论的一致。,答案(1)先上升后下降 (2)先上升然后下降 (3)如果烧杯内的溶液变蓝,而漏斗内的溶液没有变蓝,说明只有碘分子能穿过半透膜如果烧杯内的溶液不变蓝,而漏斗内的溶液变蓝,说明只有淀粉分子能穿过半透膜如果烧杯内和漏斗内的溶液都

12、变蓝,说明二者都能穿过半透膜如果烧杯内和漏斗内的溶液都不变蓝,说明二者都不能穿过半透膜,归纳拓展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二)结果结论假设法 (1)适用实验:如果要求预测实验结果,就可以用 “假设法”进行解答。 (2)方法:先假设实验结论,再推出所对应的实验结果,然后逆过来写,即先写结果再写结论(一般用“看得 见”的结果得出“看不见”的结论,即结果是可测量观察的,结论是不可测量不可观察的)。,若仅 A、B 两组且 B 为对 照组,则AB“促进”;AB “抑制”;AB“相同或无关”。 若有 A1、A2、A3、A4多 组实验,则结果有如右图所示的多种可能(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先增后减、先减后增、无影响、无规律等),结论也有相应的多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