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662805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8月阶段测试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勞动将构成人的第

2、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

3、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

4、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

5、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B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C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D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

6、的过程中,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B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C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精神自由的途径。B基本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

7、项任务。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内涵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数字经济特色鲜明。首先中

8、国的数字经济覆盖面更加广泛,囊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其次,中国数字经济独有的政府支持和企业创新双驱动模式效果显著,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此外,中国数字经济的市场应用较为广泛,民众接受度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最后,不同于其他国家只有大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创新,中国不仅有大企业引领创新,各中小企业的创新参与度也很高,表现活跃。(摘编自张莉中国数字经济须正视挑战)材料二:当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经济大国。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中美两国是全球数字经济领跑国家。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

9、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产业数字化效能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6。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崛起,网络零售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轨迹。在抗击情过程中,数字经济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型互联网平台优势,不仅为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作出贡献,更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行业、企业、政府、学术界甚至是个人都越来越意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摘编自高晓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材料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

10、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首先是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当前,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相对滞后;在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较好,而西部省区市在规模和增速上都普遍落后;在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较快,而生产领域技术和资源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变革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其次是融合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信息化投入

11、的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快但体量尚小,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再次是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设滞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线下线上问题聚合交错,市场运行更加复杂,线下不规范问题在线上被快速复制放大,一些新型经营不规范问题持续涌现。现有监管框架条块化与属地化分割,而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与跨地区特点突出,传统监管已不能适应跨界融合发展需要。还有些新的业务领域存在制度空白,给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摘编自洪慧民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4下列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其

12、重要载体是现代信息网络。B数字经济用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C数字经济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重要性已得到全社会一致认同。D数字经济在中国呈现出覆盖面更广、驱动模式独特、市场应用较广泛等鲜明特色。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政府支持和企业创新驱动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目前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B我国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当前也存在产业、地区等发展不平衡现象。C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产业数字化规模居全球首位。D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

13、融合也带来一些弊端,如市场运行更加复杂,出现了新型经营不规范问题。6根据材料三,谈谈如何发展我国数字经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

14、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

15、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