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4614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课时作业(十七)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对于橡皮筋做的功来说,直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多少倍,使用的方法是()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 s、2 s、3 s、,进行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 W、2 W、3 W、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 1 次力为 F、第 2 次力为 2F、第 3 次力为 3F、,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 W、2 W、3 W、C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皮

2、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 1 条、2 条、3 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 W、2 W、3 W、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对小车的拉力 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便可以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 W、2 W、3 W、答案C解析橡皮筋的力是变力,随形变量增大而增大,所以选项 A 错误;选项 B、D 不容易操作;实际操作第 1 次用 1 条橡皮筋,以后各次分别用 2 条、3 条、且每次拉到同样的长度,即能得到 W、2 W、3 W、的功,选项 C 正确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

3、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答案析使木板倾斜是为了平衡摩擦力,即使小车在斜面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摩擦力,这时小车释放后所受到的合力大小就等于橡皮筋的弹力,选项 A、B 错误,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C、D 正确3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作出 Wv 图象如图所示,符合实际的是()答案C解析由于 W以 Wv 图象应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只有 C 对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功与速

4、度变化的关系,已知重物质量为 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点时间间隔为 T,该同学让重物拖着纸带由静止下落,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其中 O 点为初始位置, A、 B、 C、 D、 E 各点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1)从开始到 C 点,重力对重物做功为_(2)物体在打 C 点时速度为_答案(1) 2)析(1)据 W 得重力做功 2)物体在 C 点速度 2014大连高一联考)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第一次使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被弹出,第二次、第三次、操作时分别改用 2 根、3 根、同样的橡皮筋将小车弹出测出小车被弹出后的速度,能够找到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

5、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在本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平衡阻力B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C需要测量每根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数值D每次都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2)若用 W 表示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 v 表示小车被弹出后所获得的速度,则两者间的关系是_A W v B W C W D W)在本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频率为 50 同学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则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_m/s.(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答案(1)2)B(3)析(1)因为研究弹簧弹力做的功,故需平衡摩擦力,A 对因为要第二次、第三次、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 2 倍、3 倍、,故要求每次都要

6、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D 对因处理实验数据时,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 W 为单位,故无需测量小车的质量和测量每根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数值,B、C 错(2)通过数据处理知 W 对(3)v m/sm/0 6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实验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1)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为了减小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_;_.(2)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 A、

7、B、 C、 D、 E、 F 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距离如图乙所示,则打 C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要验证合力做的功与小车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乙答案(1)平衡摩擦力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重力(2) 钩码 2014长春高一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所用小车的质量 m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把橡皮筋挂在小车上,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匀速滑动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实验中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时应使连入铁钉间的橡皮筋形变程度相同,并使小车每次都从同一

8、位置释放D在通过纸带求速度时,应在纸带上选出一段清晰的点迹求出平均速度即可(2)正确平衡好摩擦力进行实验时,在橡皮筋弹力作用下,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_(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橡皮筋弹力所做的功;若第一、三次分别用一条、三条并在一起的相同橡皮筋做实验,且两次橡皮筋的伸长相同,则第三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_倍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3)下图是该同学在正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的两个读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来, A、 B、 C、 D、 E、 F 各点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由纸带可知本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_J.答案(

9、1)2)等于3(3)析(1)平衡摩擦力时,使小车带着纸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A 错在通过纸带求速度时,应在纸带上选取间距相等的一段清晰点迹求出平均速度,故选 B、C.(2)平衡摩擦力后,除弹力外,其余力的合力为零,所以在橡皮筋弹力作用下,合力对小车做的功等于橡皮筋弹力所做的功由于两次橡皮筋的伸长相同,故第三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 3 倍(3)W 2 J2 10 8(2014临沂高一检测)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 ,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200 g 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在质量为 10 g、30 g、50

10、 g 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 50 g 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 P 上释放小车,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 N 个点的距离为 40.0 打下第 N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J.(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1)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没有平衡摩擦力;操作错误,先放小车后接通电源解析(1)拉力 F 小车动能的增量 2(2)误差很大的可能原因:小车质量不满足远大于钩码质量,使钩码的重力与小车受到的线的拉力差别较大;没有平衡摩擦力;先放小车后接通电源,使打第一个点时,小车已有一定的初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