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运动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44598135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运动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运动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运动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运动专题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大气运动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本专题的复习,要求学生通过图上作业,理清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 影响;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活动方案】 活动一热力环流 【夯实基础】绘图:完成下面热力环流图中的环流 【展示、质疑、归纳】 【拓展提高】 例 1 若下图为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4) 题。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1) 若为近地面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

2、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 (2) 城市热岛环流提醒我们在城市规划、布局时,卫星城、工业区布局在哪里? (3) 若城市市区上空出现逆温层,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影响? 【展示、质疑、点拨】 例 2 读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水域温度、盐度等值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在图中沃克环流圈上添加箭头,完成沃克环流。 “厄尔尼诺”年中,东南信风减弱(甚至消失),B海域海洋表层水温_,_(上升 / 下沉)气流增强,沿岸地区变原先的干旱为多雨,引发洪涝;A 海域表层水温_,上升 气流减弱甚至为下沉气流,沿岸地区变原先的多雨为干旱,引发旱灾。从而导致环赤道太平洋 地区,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因东南信风减

3、弱(甚至消失) ,使得秘鲁附近的_流减弱 (甚至消失) ,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上升,海洋生物、鱼类纷纷死亡,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 产。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展示、质疑、点拨】 活动二气压带风带 【夯实基础】 1在上右图适当位置注明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注明风带名称。 2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_、_。 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_、_。 副热带、极地在高气压控制下,气流_,多 _天气; 赤道、副极地在低气压控制下,气流_,多 _天气。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_间往返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随着在赤道南北两 侧往返,同时全球的气压带

4、、风带随着作季节性的拉伸或压缩。对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_移 (南半球拉伸) ,冬季 _移(南半球压缩) 。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我们将在下面复习。这里和大家回顾南亚的西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北季风的形成。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4海陆的相间分布(尤其北半球),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 球七月份亚欧大陆形成_气压,切断 _气压带;北半球一月份亚欧大陆形成 _气压,阻断 _气压 带。 【拓展提高】 例 3 右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 甲处为 _气压带; 风带的风向是_。 60N附近多 _天气。 例 4 右图中箭头

5、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则: 图中气压带是 _; 标出 P点的风向。 【展示、质疑、点拨】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活动三天气系统 【夯实基础】气旋、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流运动 天气状况举例水平方向 垂直 方向 气 旋 北 中心气压 _于四周 _时针方向旋转辐_ 南_时针方 向旋转辐 _ 反 气 旋 北 中心气压 _于四周 _时针方向旋转辐_ 南_时针方向旋转辐_ 锋面气旋: 下面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气压中心,在图上点画出风向;两图中哪一幅是锋面 气旋?在该图虚线处标出锋面图例,用阴影表示雨区区域。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展

6、示、质疑、归纳】 【拓展提高】 例 5 读“我国雨带移动位置示意图”,回答 (1) (2) 题。 ( 1)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处时,分别是 A3、4 月, 5、6 月, 7、8 月 B. 5、6 月, 7 月, 8、9 月 C. 4 、5 月, 6 月, 7、8 月 D. 10月, 8、9 月, 7、8 月 下右图中的锋面雨带对应下左图中 A. B. C. D.任意一个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例 6 2011 江苏卷 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 (2) 题。 (1) 图中 M地的风向是 ( ) A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西南 (2) 产生图示

7、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冷锋 【展示、质疑、点拨】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反馈检测】 一、单选题 (48 分) 1. 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逆风飞行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 图 21 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反映的是北半 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此分析回答24 题。 2. 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3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

8、义在于() 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避免城市的污染场带到郊区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 B C D 4图 22 中正确表示图21 乙处等压面图的是() 读图 2 3 “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回答57 题: 5. 图中 ABCD 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6. 图中 ABCD 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7. 若 B处在太平洋上 , 则该气压系统的名称是: A亚速尔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冰岛低压 D阿留申低压 图 22 m 1000 2000 A m 1000 2000 B m 1000 2000 C m 1000

9、2000 D 1012 1016 1020 1024 1008 1004 1000 996 A B C D 23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8. 观察图 24,想在图中布局化工厂,应选在哪个位置最好( ) 图 24 今夏我国江南地区“高温、干旱”。据此结合图5,回答 ,9 10 题。 9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10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A B C D 读图 26“中纬某地气温垂直示意图”,分析回答1112 题。 图 26 11. 此时,正在影响P城的天 气系统是:() A. 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 D.台风 12. 若 P城重工业

10、高度集中,那么该日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A. 格外清新 B.污染加重 C.质量改善 D.没有变化 二双 选题 (12 分) 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 形成了独特的高寒自然环境。据 此 回 答 1314 题: 图5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13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率达80以上,原因是: () A白天气温高,包含水汽的能力强;夜晚气温降低,包含水汽的能力降低而带来夜雨 B白天,谷坡由于空气升温快,空气沿谷坡上升,而谷地中央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如图 2-7 甲 C夜晚,近地面空气冷却快,冷空气沿谷坡沉入谷底,谷地中央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 如图 2-7 乙

11、D夜晚,来自印度洋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推进的风力强 14青藏高原还是我国未来的能源基地,下列关于青藏高原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B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热带季风行进路径风能丰富 C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亚欧板块陆块和印度洋板块洋块的消亡边界,地热资源丰富 D雅鲁藏布江谷地水能资源丰富 三综合题 (40 分) 15. 读图 2-8 ,回答问题:(10 分) (1)该锋面是 _锋,判断根据是_。 (2)锋面过境时、后,城市的天气状况分别如何? (3)某医院住院的128 例脑溢血患者中,有116 例是锋面过境时发生的,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 婴幼儿肺炎、

12、支气管炎、哮喘,锋面过境时发病率都很高。请解释这现象。 16读图 29,回答:( 20 分)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图 29 (1)甲地的气流运动形式称为_,乙地的气压状况称为_。 (2)A点的风向为 _,A、B点的风力哪个大_。 (3)CD (虚线)表示的是_线, EF (虚线)表示的是_线。若此图在北半球,在虚线处标 出锋面图例,用阴影表示雨区。 (4)甲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_,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类似_(甲或乙) 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17结合三国形势图2-10 ,分析作为典型季风区的赤壁,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 的东南风 ?试将赤壁设定在气压图( 图 2 一 11)A、B、 C 、D中的相应位置,并从气旋活动的角度 分析赤壁地区东南风的形成。(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