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597240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十一五”时期(年)是南通跨越发展、全面腾飞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把人才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筑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优势,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及市委、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通委发号) ,编制南通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一、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成就“十五”期间,全市各级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四个主要环节

2、,努力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人才开发工作新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化人才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组织推动和资金、政策保障,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人才队伍建设各项目标。、人才总量实现较快增长至年底,我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万人,较“九五”期末增加了万人,比“十五”规划预定的万人的规模目标高出了个百分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万人,人才总量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皆列全省第位,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能级结构明显改善。至年底,全市中高级职称人才达万人,1 / 20占到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其中高级职

3、称人,中级职称人,高级、中级、初级结构的比例为: :。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全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万人,占人才总量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人才队伍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在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中,岁以下的占,岁以下的各类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已上升到,成为我市人才队伍的主体。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全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才占总量比例为( 万人 , 含乡土人才万人)( 万人 )(万人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认真组织各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占比不断提高。年,全市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多

4、人,较年增加了多人,高层次人才在全市人才总量中的占比为。全市拥有国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人次,市级拔尖人才多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人;有人分别被列为省“”人才工程的第二、三层次人选;建成了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个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已招收名博士从事科研开发。全市拥有海外留学人员人,引进国外智力项,成立了“江苏省南通市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园企业已达家。全市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家,其中省级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二)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

5、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密度还不高。我市每万人口人才拥有量虽由“九五”期末的人上升到年底的人, 但在全省仍列第六位,比全省2 / 20平均数少人。二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不足。我市有影响力的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数量较少;专家队伍年龄偏大,岁以上的达;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中,科技研发人才、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和掌握多门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三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全市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在企业工作的人,仅占;本科生人,在企业工作的人,仅占。企业中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的人才不足,人才队伍

6、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强。四是人才政策落实不够到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力度不够大,人才工作投入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成就事业的平台及相关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不够理想,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现象仍然突出;二是社会对人才资本还没有对物力资本的重视程度高,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开发主体的地位作用不强且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相对滞后;三是人才工作政策尚未真正形成体系,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三)“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随着市委、市政府“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

7、、全面小康”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孕育着新一轮“跨越发展、 全面腾飞”的辉煌前景, 人才工作充满着新的机遇,面临着新的挑战,肩负着新的使命,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更加重视, “南通人才特区”建设的启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的不断健全,为我市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国际人才的流动,为我市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和留学3 / 20回国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江海联动开发和苏通大桥、沪崇苏通道的相继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我市接受上海信息、技术、人才幅射的能力,南通承接现代制造业梯度转移和现代服务业扩张的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进

8、一步加快,全市经济尤其是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集聚更加迫切,本规划期间是我市人才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市人才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有一定差距;长江南北岸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人才外流的现象仍将存在;随着南通新一轮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供求矛盾、结构矛盾和素质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工作面临重大调整转型期。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谋略全面规划南通的人才发展,以更加务实的工作和措施开创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

9、点工程(一)总体思路“十一五”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扩大各类人才总量为基础,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全面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整体提升人才开发层次,努力构筑长江三角洲北翼人才强市, 为“十一五”南通全面跨越、全面腾飞、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二)方针原则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加快引进,注重培育,放手使用,4 / 20优化环境,整体推进”的指导方针;

10、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四项原则。(三)主要目标人才总量目标:按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努力扩大人才总量。到年,全市人才总量力求达到万人,每万人口人才占有率达到人以上。其中,各类人才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达到左右,产业人才总数达到万人;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万人;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总数中的占比达到以上。人才素质目标:全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以上;中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力争达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课程进修; 在公共管理、 生产经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现代服务等领域分别形成各自的领军人才队伍;科技创

11、新人才数量在江北保持领先水平。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到年,省级以上专家和市级以上拔尖人才达到名左右;周岁以下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获得高级职称的达到名左右; 中青年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及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达到名以上;学科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达到名以上;在通工作的博士研究生达到人以上,硕士研究生达到人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数在人才总量中占比达到以上。人才产业分布目标:依据全市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的总目标,努力运用市场调节和政策调控相结合的手段,推动三次产业人才的优化配置。一是保证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大力发展“三高一外”现代农业的目标, 着重在项目农业、特种经济作物栽

12、培、特种养殖、贸工农经营管理、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海上南通”工程等方面增加人才数量。5 / 20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事业单位中科技人员,年达到万人, 在全市产业人才总量中的占比达到左右。二是满足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引导各类人才向船舶修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建筑业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到年,第二产业人才总数达到万人,在全市人才总量中的占比达到。三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强化国际国内贸易服务、先进制造业供应支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强对国际贸易、现

13、代物流、国际采购、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教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新兴第三产业的人才开发。到年第三产业人才力争达到万人,在全市产业人才总量中的占比达到。(四)重点工程本规划期内,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突出开发和培养经济类、工程技术类急需人才,着力实施五大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名在重大工程、项目和学术技术界具有较高权威的首席专家;名在创新创业中成就突出的领军人才;名在市内各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绩显著,并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带头人。“金智”工程:年内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和境外专家名, 实施海外智力项目项。十万人才引进工程:每年平均引进大专以上学历

14、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万名。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用年左右时间选派名以上优秀公务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重点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到境外培训;6 / 20选送名以上紧缺专业人才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造;组织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专业培训。产业人才开发配置工程: 根据“人才特区”试点目标,扎扎实实搞好“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基地”、“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将洋口港人才开发列为本规划的重点工程,二六年出台专项规划,以后分年度抓好落实。积极实施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 、“长江工程师计划”、“万名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计划”、“千人赴港培训计划”和“千名苏商海外培训工程”。加大人才政策和资金向产业人才

15、倾斜的力度,加快形成产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一)培育载体,拓展渠道,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大力培育人才吸纳载体加快重点园区建设。各级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要努力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示范基地、高水平研发机构集聚的科技创新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的新兴创业基地,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着重建设好电子信息园、现代纺织园、生物化工园和机电园等四大高科技专业园区。各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民营工业园、”“农业科技园”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要加快建立健全以江苏省南通留学人员创业园为龙头,以各县(市) 、区特色园为依托的一园多区的全市留学人员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