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564626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胶体渗透压B. 若某人摄入无机盐过多,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上升,其尿液会增多C.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下降,胶体渗透压上升D. 营养不良的人其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会下降,从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2、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是晶体渗透压,A错误;B、下丘脑中存在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若某人摄入无机盐过多,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尿液减少,B错误;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下降

3、,胶体渗透压也会下降,C错误;D、营养不良的人其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内环境说法错误的是A. 人花粉过敏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加B.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远低于7.357.45C. 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

4、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中的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人花粉过敏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的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加,A正确;B.人剧烈活动后,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隔一段时间后血浆的pH仍保持在7.35-7.45间,B错误;C.静脉注射时,药液直接进入血浆,因此药物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5、,C正确;D.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B。3.如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图甲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 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 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 乙酰胆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进入到突触间隙【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文可知,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图甲中共有3个突触,且均为轴突-树突型,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刺激b点,a、c、d点均

6、兴奋,刺激c点,只有d点兴奋。依据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识图可知,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A正确;B、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C、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刺激b点,a、c、d点均兴奋,刺激c点,只有d点兴奋,所以刺激图中b、c点,灵敏电流计各偏转2、1次,C错误;D、乙酰胆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文结合图解,重点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学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能够理解并运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特点。4.下列

7、各选项与图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XA. 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代表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代表胰岛素分泌增加B. 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 若X表示体温,则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表汗腺分泌增加D. 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的激素。2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胰岛素具有

8、降低血糖的功能,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使体温相对恒定,寒冷时是神经体液调节,炎热时是神经调节。【详解】A、若X代表血糖含量,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A正确;B、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它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它的分泌,B正确;C、若X表示体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使体温升高,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C正确;D、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即抗利尿激素可抑制排尿,D错误。故选D。5.已知诺如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T细胞和B细胞通过抗原受体(细胞膜上

9、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蛋白质)来识别抗原。下列关于该病毒的遗传特性及侵入人体后的免疫应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诺如病毒基因组变异率高,难以研制疫苗进行免疫预防B. 诺如病毒侵入人体后需经抗原受体识别后方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C. 侵入人体细胞内的诺如病毒只有在效应T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清除D. 浆细胞既能合成分泌抗原受体,也能合成分泌相应的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当相同再次侵染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

10、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二次免疫反应。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物质;当相同再次侵染机体时,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新的记忆T细胞,进行二次免疫应答。【详解】A、由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所以如果诺如病毒基因组变异率高,难以研制疫苗进行免疫预防,A正确;B、诺如病毒侵入人体后需经T细胞、B细胞等细胞上抗原受体识别后方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B正确;C、诺如病毒侵入细胞内后必须靠效应T细胞只能将

11、靶细胞裂解,将抗原释放出来后才能被抗体清除,C正确;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所以不合成分泌抗原受体,D错误。故选D。【点睛】该题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对其中的细节加以掌握,例如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种类。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鲍森詹森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 拜尔的实验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C. 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D. 达尔文的实验说明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生长素,造

12、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詹森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空白的琼脂

13、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郭葛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详解】A、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A正确;B、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B正确;C、温特认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C正确;D、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

14、光刺激,就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影响”确实了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以及向光性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同时也是感光部位;明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能够根据图示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判断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并结合选项进行相关判断。7.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取大小相同、长势相似、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甲组: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乙组:把含10-4mol/L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不含生长素的另两小块琼脂

15、放在下端;丙组:把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其它均与乙组相同,三组实验都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正中间插入云母片,如下图所示,充分培养一段时间后。下列预测理论上错误的是( )A. 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有B 和中生长素含量之和等于和中生长素生长素含量之和C. 比含有的生长素量多D. 比含有的生长素量多,和比和含有的生长素量多【答案】B【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详解】A、由于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所以和都不含生长素,A正确;C、由于含生长素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中有生长素,中无生长素,所生长素含量之和比中的要多,B错误;D、含有生长素,而不含有生长素,所以比含有的生长素量多,C正确;D、由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含生长素比多;和一样多,不含生长素,所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