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点拨与精析 考点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标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418882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点拨与精析 考点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历史 点拨与精析 考点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点拨与精析 考点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点拨与精析 考点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1天津文综T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辛亥革命的影响。【精讲精析】选C。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实行阳历、鞠躬握手,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故选C。A、B两项还处于清政府统治之下,D项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2、(2011江苏单科T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

2、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B C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对图片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并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理解。【精讲精析】选B。图片广告提高“时髦男女”说明广告主要宣传其时尚功能,故不准确。从图片本身并不能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故理解有误。“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表明国产“西式帽”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也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故都是正确的,答案为B。3、(2011福建文综T1

3、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思路点拨】本题以土尔其的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难度较大,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命制没有明确的知识考点依托,更多的是对某项学科高考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福建新课程高考关注借助新颖材料考查学科某项能力的趋势。【

4、精讲精析】选A。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4、(2011浙江文综T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思路点拨】本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变。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精讲精析】选A。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